带领乡亲脱贫致富

发布时间:2020-09-08 11:22 来源:恩施日报 作者:曾维明 黄金河 编辑:郑晓涵

讲述:恩施恩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 卢云

整理:全媒体记者 曾维明 通讯员 黄金河

我来自宣恩县李家河镇郭家坡村,人称“花椒姐”,是恩施恩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宣恩县红雲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

18岁时,为减轻家庭负担,我背上行囊南下打工。此后16年间,我的足迹遍布温州、杭州等地,年薪达20万元。2016年春节回老家过年时,看到家乡到处都是“精准扶贫,不落一人”等标语,我深受触动。同年10月,我和爱人返乡创业。

2017年10月,我成立恩施恩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按照“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在李家河、沙道沟、长潭河3个乡镇,发展花椒基地1390亩,直接带动368户农户就业增收,其中贫困户192户。

创业之初,经多方考察,结合家乡实际,我将辣椒和花椒作为长远产业发展。2017年3月,首批花椒苗落地,曾经的荒山变成花椒林,村里77户农民加入花椒种植队伍,其中贫困户55户。

看到不少乡亲拿不出钱买肥料,我自费购买肥料免费发放;对缺少劳力的家庭,我租来三轮车,将肥料一包一包地送到他们家中。

发展花椒、辣椒产业,一年可带动50余名贫困户就业。我在合作社办公室外墙上设置公示栏,清楚公示每名工人的收入。

“跟着卢云干,划算!”这是肖生福的真心话。肖生福是郭家坡村建档立卡贫困户,他在合作社打工,负责整土、种植、采收等工作,每年有近7000元的收入;他还种植辣椒,每年可收入5000余元。

2018年9月,得益于杭州市西湖区对口帮扶宣恩的机遇,我被派往西湖区参加村级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培训结束后,我有了新想法:出售花椒原料利润薄、效益低,但花椒成品市场广、效益高,为何不将花椒加工成成品后再销售?可无厂房、无设备,怎么办?

一次偶然的机会,宣恩县东西部扶贫协作办公室工作人员来花椒基地考察,了解我的困难后,多方协调,帮我争取到40万元产业发展帮扶资金,解了公司的燃眉之急。我用这笔帮扶资金建花椒加工厂房、仓储、化验室,购置加工机械、包装设备等。如今,花椒加工厂建设完工,新购入的机器也已投入使用。

公司还获得东西部扶贫协作产业基金50万元,用于九叶青花椒基地建设。2019年10月,我的花椒产品搭乘“硒品入杭”快车进入杭州市国际博览中心,与全州42家优秀农产品企业一同亮相,并与一家杭州电商达成意向性销售协议。

未来,我计划再发展花椒5000亩,进一步壮大、拉长花椒产业链,争取建成有规模的花椒产业园,带动更多乡亲增收致富。

责任编辑:郑晓涵

热图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