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旅游>>旅游景点

大峡谷的九龙十八阡

发布时间:2023-07-25 15:32 来源:恩施日报 作者:张正宿 编辑:梁庆

800 14

绿满峡谷。

800 15

峡谷峰丛。

800 16

云雾奔腾。

800 17

“狮子阡”泉眼口。

800 18

远观峡谷镇谷之宝——一炷香。

图文 / 张正宿

恩施大峡谷,以她绝美壮丽的形象,吸引着四面八方的游客。

大峡谷境内,有着万米绝壁画廊、千丈飞瀑流芳、百座独峰矗立、十里深壑幽长,属雄奇壮美的世界地质奇观,更有“清江升白云”“绝壁环峰丛”“天桥连洞群”“暗河接飞瀑”“天坑配地缝”五大举世无双的奇特景观令世人称奇。

在恩施大峡谷本地人当中,除了上述自然景观令其自豪之外,祖祖辈辈口传下来的“九龙十八阡”更让他们津津乐道。这九龙十八阡到底是什么呢?笔者通过走访当地老人,弄清楚了这个名字的由来。这是恩施大峡谷区域内的27个地名,因为年代久远,又无文字记录,到底是谁归纳总结已无从考证,但可以肯定的是,每个地名就有一个玄妙的故事。

九龙:大步龙(高台村委会下向家屋场)、母猪龙(高台村河塘竹园坪)、倒骑龙(高台村小岩阡墨虎湾)、义子龙(木贡村堰塘组)、白鹤龙(木贡村高台村交界处)、野猪龙(木贡村对面的雪照河西畔)、马鞍龙(营上村生态停车场)、雀儿龙(沐抚社区杨家坳)、八仙龙(板桥镇王家坪)。

十八阡:大岩阡(此地名两处,分别是高台村与马者村交界的落仙岩处和大庙村与板桥镇交界处)、小岩阡(高台村大岩阡附近)、洪口阡(高台村槽坊组)、沙湾阡(高台村河塘组)、高台阡(高台村石板沟)、二郎阡(高台村高台阡组与槽坊组交界处)、马屎阡(高台村高台阡巧儿坡)、亮三阡(高台村团井组)、老马阡(营上村云龙河水电站处)、凤竹阡(营上村挂子山组)、唤马阡(营上村许家屋场)、龙王阡(营上村余家组)、狮子阡(大峡谷管理处所在地)、七十二阡(大庙村邬家河)、麻湾阡(热水河电站处)、丝网阡(大庙村倒角组)、草坪阡(前山村草坪组)。

为什么大峡谷人要给这些地方命名“龙”呢?通过实地查看,这些叫作“龙”的地方,均有一个共同特点,便是有一个山脊隆起。远观这些地方,像一条条大小不一的龙自峡谷两面的绝壁而下,面朝清江而去。这些形象,在中国人朴素的观念里面,被称为龙脉。而“龙”又是华夏民族的精神图腾,故而大山深处的土家人对其越发虔诚,以“龙”相称,寄托对美好幸福生活的渴求。

而“阡”,则是土家族人对峡谷中特殊地貌的称呼。凡称“阡”的地方,大都有一个或者多个地下暗河出口。平时,这些暗河非常“内敛”,一旦遇雨,它们便活跃起来,大量的地下水喷涌而出,形成大大小小的山泉向清江河汇集。在此过程中,它们从悬崖之上或是丛林之中纵身一跃,便成就了恩施大峡谷“暗河接飞瀑”的自然奇观,像极了大山深处土家人追求美好幸福生活的勇气和果敢。

这些“龙”和“阡”的前缀词语,有的蕴含了峡谷人民对自然形态的概括,比如马鞍龙,便是两山对峙形成一个天然马鞍,比如白鹤龙,便是山脉形象如白鹤展翅。而有的则蕴含了峡谷人民对某种神秘力量的虔诚和认可,比如龙王阡,大抵体现了山里人乞求龙王护佑风调雨顺,比如狮子阡,则体现了山地人追求人生要像狮子一样勇猛威武。

在这些“龙”“阡”中,也有着一些流传久远的古怪传说。狮子阡在恩施大峡谷风景区管理处办公楼侧,有一眼喷涌而出的山泉,泉水喷涌回落之间,泉花似群狮奔腾,故人们称它为狮子阡。另一说,是因为远古时期的狮子阡有一个很大的泉洞,如狮子张开的大口,故名狮子阡。狮子阡里面有一种细鳞黑背的鱼,这种鱼生活于地下阴河,一旦涨水,它们便随着地下泉水的喷涌来到狮子阡外面的池塘。生活在阴河里面,本应叫它们阴鱼。但因它们一心向阳的特点,所以智慧的峡谷人给他们起了个励志的名字——阳鱼。

相传当年的狮子阡有一个3米多高的洞口,这股泉水很有灵性,当地老百姓可以向它借东西。如遇饥荒,老百姓只要在洞口烧香叩拜,不到一个时辰,想要的东西就能在洞口取到。有一年大年三十,本来晴空万里,突然雷雨交加,洞口突然升起了白雾,一条蛟龙从洞口窜了出来,在空中盘旋一阵后,落到了集镇祠堂内,将头枕在了祠堂的供桌上,族人认为这条蛟龙是来要封赏的。族长赶紧差人挑来两担米倒在了洞口,挑米的族人担心蛟龙每年出来讨封,就自言自语道:“这两担米,你每年只能吃一颗啊。”谁知话音刚落,蛟龙腾空而起,长啸一声,飞回洞内去了,紧接着洞口轰地一声倒塌了。从那以后,只要遇到刮风下雨,村民们就能隐约听到洞内传来沉闷的咆哮声。

后来一和尚云游到此,听村民讲起此事,和尚连连摇头说:“这条蛟龙在此地修炼了上千年,也庇护了这儿的村民上千年,本想出来讨个好口封(好的祝福的话语)后升天,哪曾想被你们一句话毁了他千年的修行,洞内传来的咆哮声就是它对你们的不满。”族人听后十分害怕,忙求和尚指点化解之道。和尚说:“需修建一处寺庙,每年农历的三月初三穿上龙袍在洞口拜祭。”族人按照和尚的指点,在距离狮子阡200米左右的一处方形巨石上修了一座小庙。因巨石形似一枚印章,当地人取名石印寺,香火十分旺盛。自此后,再也没有人听到狮子阡里面的咆哮声了。现在,石印寺的基石依然矗立在原地,狮子阡经过当地政府多次治理后,已经成为老百姓休闲纳凉的好去处。

责任编辑:梁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