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文化>>文化人物

唐建新和他的“私人收藏馆”

发布时间:2023-12-02 08:48 来源:恩施日报 作者:谭 熹 张正宇 编辑:刘婉茜

全媒体记者 谭 熹 张正宇 通讯员 杜迪纳

11月30日清晨,咸丰县曲江镇魏家堡村笼罩在蒙蒙细雨中,气温的骤降,也使整个村子变得安静起来。

此时,55岁的唐建新正在家中摆弄着他的“宝贝”。天气虽寒,但看着手中的老物件,他的心口却无比暖和,像这样精美的“宝贝”,唐建新收藏了整整一屋子。

“把铜钱放下,小孩子家家懂什么。”12岁那年,因为叔父的一句呵斥,打开了他的收藏之路。迫切想要了解铜钱来由的唐建新,小小年纪便开始存钱换购,翻阅资料、向老辈人求教,越是了解,越对这些充满历史故事的物件着迷。

这一迷,便是40多年。

多年来,唐建新只要有空就开着皮卡车走村串户,在农户家中收集淘汰、闲置的农具、家具及系列古玩。遇到喜爱的物件,无论花费多大精力,他都要收购回来。

“开坏3台车,走破40多双鞋,咸丰大大小小的路我全走过。”说起收购途中的故事,唐建新神采飞扬,“有一块牌匾,农户不肯卖给我,流到了宜昌、龙山,再到常德,最后我从常德把它买回来。”

保持着这份痴迷,唐建新凭借一己之力收藏3000多件藏品,数量之大,媲美地方博物馆。2021年,唐建新在咸丰县曲江镇魏家堡村租赁了一处民房,将自己多年来收藏的老物件搬进院中,建起了“私人收藏馆”。

“我看着就喜欢,很漂亮,这些物件饱含智慧、富有灵魂,我能盯着它们看一天。”唐建新对这些老物件有着自己的见解。

收藏之路并非一马平川,陡峭的山路,笨重的石器,每搬一处都要耗费巨大精力,加之多年来的资金花费,招来了妻子伍国素的不解和反对。

“他总说要保护咸丰文化,我们只是普通老百姓,能有多大力量?”伍国素说。

所谓“痴人”,便一定执着。唐建新不在乎外界的评判和干扰,坚持在收藏的道路上一步一个脚印,古书、牌匾、瓷器、石器、绣品、冷兵器、生活用品、农耕器具……一件一件,填满了唐建新的屋子,也填满了他的心房。

“以前怕我发现,还把买来的物件藏在我母亲家中。”伍国素说,“后来,村民告诉我他忙着修复,中午饭都不吃,还是决定过来帮他。”

看着丈夫如此痴爱和坚持,妻子伍国素十分心疼,也渐渐接受。退休后,她开始全心全意陪着丈夫打理收藏馆。现在,唐建新将收藏馆开放,每天都有许多邻里乡亲前来参观。一边引导,一边讲解,夫妻二人渐渐在这些老物件中体会到更多价值。

“这些东西镌刻着咸丰的历史,它属于咸丰,应该被更好地保存,让子子孙孙知晓、了解。”唐建新说。

今年5月,唐建新向有关部门提交了建造民俗文化博物馆的申请报告,他希望能得到更多支持和力量,将这些老物件科学保存,传承下去。

责任编辑:刘婉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