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市实验小学 鲁世珍
《颜色变化》这一课是鄂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学期《物质的变化》单元的第3课,主要探究物质变化中的颜色变化。在化学实验中,常常利用指示剂或观察物质的颜色变化来判断是否有新物质的产生。其中,利用紫甘蓝制成的紫甘蓝汁液,就是一种酸碱指示剂。
紫甘蓝具有丰富的花青素,紫甘蓝汁液中的花青素遇酸会变成红色,遇碱则会变成绿色或蓝色,遇中性指示剂不变色。本课中是利用花青素的变色原理来检测生活中常见物质的水溶液的酸碱性,这是一个奇妙的颜色变化现象。
为了上好这一课,笔者把家中的豆浆机、电水壶、菜刀、砧板、纱布等都带到学校,学生分小组带一颗紫甘蓝,一袋小苏打,半瓶白醋,一个土豆,一个苹果,还有一些一次性塑料杯子和盘子等物品。
这时,孩子们开始自制紫甘蓝汁液,先用菜刀切开紫甘蓝,去掉硬心,切成细丝、碎片,然后放入豆浆机中,加入开水,按下果蔬冷饮按钮。几分钟后,菜叶被打碎,开水浸泡几分钟后,经过纱布,将紫色的汁液装入矿泉水瓶子装瓶备用。
每个小组取出3个一次性塑料杯子,分别贴上白醋、小苏打、纯净水的标签,再分别对应装上白醋、搅拌均匀的小苏打水溶液、纯净水,液体量约占杯容量的1/3。笔者在黑板上粘贴了一张宣纸,宣纸上提前用米粥写的“科学真奇妙”五个字,已晾干,此时是看不见字。
课堂上,笔者问孩子们用什么方法可揭开谜底,有些孩子说用火烤,有些孩子说喷上碘酒就可以了。是的,纸上的米粥是淀粉,遇碘酒会变蓝,有颜色的变化,说明产生了新物质。
然后孩子们一起来探究紫甘蓝汁颜色变化的规律,小组长上台领取白醋、小苏打水溶液、纯净水3杯液体,放在每个小组的中间位置,小组成员一起观察研究。
科学科代表、老师分别给各小组的3杯液体中滴入紫甘蓝汁液。滴到白醋中,无色的白醋迅速变成粉红色;滴入小苏打水溶液中,迅速变为蓝绿色;滴在纯净水中,紫甘蓝汁液颜色不变。孩子们马上尖叫,兴奋地说:“怎么这么漂亮,太神奇了!”
随后,笔者在讲台上现场切苹果片、土豆片,每个小组一盘苹果片儿,一盘土豆片,再次让紫甘蓝汁液登场。滴在苹果片儿和土豆片上,苹果片变成了浅粉红色,说明苹果是酸性的;土豆片有一点点淡淡的绿色,说明土豆是弱碱性的。
最后笔者给孩子们播放了一段精彩的视频,让孩子们了解健康知识,多吃紫甘蓝,因为它含丰富的花青素,也就是抗氧化营养素,营养丰富,可以延缓衰老。紫甘蓝如何吃更有营养呢?专家建议凉拌生吃更有营养,因为加热会造成里面的花青素的破坏,另外维生素C也会破坏一部分,所以凉拌生吃是不错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