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文化>>民间艺术>>手工艺

石雕

(尖山石刻)

发布时间:2024-01-09 14:56 来源:恩施日报 编辑:刘婉茜

R06103

石雕作品“石磨”。(资料图)

尖山石刻,是流传于咸丰县唐崖镇的传统美术项目,其雕刻精美、题材多样、内涵丰富。

2013年10月,尖山石刻入选湖北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

尖山石刻是用青岩和砂岩为主的石头手工加工而成的各种石碑、石磨、石栏杆以及各种工艺品。作品形状各异、图案丰富、线条流畅、轮廓分明。加工过程复杂,需要经过打磨毛坯、敲打、切割、琢磨修正等多道工艺流程。

尖山石刻的题材多样。一是“龙凤呈祥”“麒麟献瑞”“狮子绣球”“天官赐福”“年年有余”“福禄寿”等吉祥图案。二是历史典故、戏剧人物、神话故事和日常生活类的“渔樵耕读”“送子观音”“松鹤延年”等图案。唐崖土司城址牌楼就是典型的“渔樵耕读”图案。三是驱邪纳瑞的形象,如狮子、麒麟、大象、仙鹤等。这些内容大都附着在建筑物的装饰部位,即栏杆、墙基、门饰、牌坊上等。

尖山石刻的制作工艺多样。圆雕的手法是从前、后、左、右、上、中、下全方位进行雕刻,是所有雕刻技法中最基本的方法。浮雕,是在石料上面雕刻,使物象图案凸起显示在石料上的雕刻手法。线雕,是先在石料上面画线条,然后根据设计的线条沿线加工雕刻,主要用于大面积加工。镂雕,是指把石料上不表现物象的部分掏空,把能表现物象的部分留下,又称镂空雕。

尖山石刻的用途可分为两类:一是观赏,主要为室内挂件、陈设、艺术摆件,如小龙船、小宝塔等。二是实用,主要是建筑附着装饰、生活用品、文房用具等。

尖山石刻凝聚着当地各族群众的审美情趣和对生活的美好愿望。

(文图均选自《恩施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图典》)

责任编辑:刘婉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