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先红
学生渴望的是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堂。如何将课堂所学语文知识有创意地与丰富多彩的课外生活实践紧密联系起来?语文综合实践课恰如一把钥匙,使教师有了创造空间,让学生走出封闭的课堂,培养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立足“综合性”
传统的语文课堂形式比较单一,主要侧重于某一块、某些知识点的落实,利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可以在“综合“上做文章,把传统语文课上形式多样的课堂,把单一的词句训练、朗读等学习方式综合运用;把丰富的表演、朗诵、演讲、讨论等形式穿插进课堂,让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适当的实践。例如学了《漏》,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后进行复述表演,再现人物和事件。鼓励学生根据课文的语言文字和生活经验,依据文本又跳出文本,在表演过程中学生加进自己的语言,既不失文学魅力,又有自创的现代元素,加上逼真的动作、神态,真实体验老虎和贼的各种内心世界,课堂轻松活泼,学生的思维与创新力都得到了发展。
着眼“实践性”
新课程中的《口语交际》是培养学生语言实践的良好契机。《口语交际》除了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以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与人交流沟通的能力。如《夸家乡》,学生课前向长辈们了解家乡情况,感受家乡的美,这样在课堂中才有话可说,说得精彩;回到课堂,让学生以导游的身份和同学交流。有的内容还可边演边交流。又如《奇妙的动物世界》,让学生们扮演自己了解、喜欢的小动物,举行“动物联欢会”,再介绍动物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布置实践性作业意在让学生形成运用能力,包括问题搜集能力、信息处理能力、语言交流表达能力、提出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如让学生学习生绿豆芽、黄豆芽,然后分不同时段去观察、记录,让学生在实践中有了体验和收获。学了《陀螺》,为了体会文中作者的不同心情,笔者让学生找材料,自制陀螺,然后在班级开展打陀螺比赛,孩子们兴致高涨,写作时那些精彩的场面就信手拈来了。
突出“拓展性”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不拘泥于书本,进行巧妙拓展是它的特质之一,要把学到的语文知识与课外进行融合,突出“拓展性”。
如学校组织的一年一度的校园艺术节活动,笔者抓住这一契机,设计一系列的活动。学会欣赏,用欣赏的眼光去捕捉艺术节中的闪光处;学会体验,在参与艺术节活动时,积极体验艺术带来的情感变化过程;学会交流,采访艺术节中涌现的小小艺术家;学会感悟,进行一次以“美的艺术”为主题的演讲赛。
结合传统节日,进行综合实践活动拓展。利用一些节日,如三八妇女节、母亲节、父亲节、五一劳动节等,让学生用自己特有的方式表达对亲人的爱,给父母洗一次脚、做一次饭、画一张画、唱一首歌等。
还可围绕专题,引导学生开展感受家乡变化的参观活动,指导学生写专题报道,让他们在社会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语文。
(作者单位:恩施市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