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洁在品茶。
何洁在茶艺培训活动上授课。
何洁教外国友人茶艺。
何洁在直播现场展示茶艺。
全媒体记者 周艳丽
第一次见到何洁本人,是在她的工作室。
我比约定的时间早到。工作人员解释,何老师忙着沟通“三八”茶艺培训活动相关事宜,稍迟一会儿便到。
因此,在正式采访前,我有机会欣赏到何洁工作室的一茶一盏。
虽然早前在照片上见过她,还是忍不住在脑海勾勒她的样子。
真正见到何洁的那一刻,仍有一丝惊讶。她个子高挑、谈吐优雅、脸上带着笑,比照片上更漂亮。
生命的旅途,所有的相遇,仿佛都是命中注定。
何洁的命中注定,就是与茶相遇。
何洁出生在有“千年茶乡”之称的江西婺源县。
婺源人好茶,自古就有“绿丛遍山野,户户有香茶”的说法。
加之父亲又在当地一家茶叶公司上班,何洁打小便对茶事耳濡目染。
一颗对茶天然亲近、感兴趣的种子也悄然种下。
天有不测风云。初三那年,父亲离世,母亲一人将何洁拉扯大。
2003年,何洁到恩施上大学。一次勤工俭学,因口语交际出众,推销有力,她获得参与一家恩施茶企茶事策划活动的机会。
这一次实习经历,冥冥中让她的人生氤氲一路茶香。
2008年6月,何洁大学毕业,像大多数同龄人一样,何洁回到家乡,找了一份专业对口的工作——高中教师。
然而,一通电话改变了她的人生轨迹:曾经实习的茶企希望她成为公司的一员。
一边是稳定安逸的日子,一边是熟悉亲切的领域。
“也许大多数人会选择安稳地过一辈子,但我想做一些冒险的事,却又不忍心撇下母亲一人。”何洁吐露的心声。
迷茫、焦虑、不安……何洁走到了人生的十字路口。
知女莫如母,母亲看出了女儿的举棋不定。
“你父亲一辈子与茶打交道,如果你也从事这一行,也算是子承父业,有个念想……”
母亲一席话,唤醒了何洁内心那颗尘封的种子,也坚定了她的选择。
同一年,何洁义无反顾奔向一千多公里外的恩施,只为从小熟悉的那片树叶。
这一待,就是16年。
岁月匆匆,如白驹过隙。从年少青涩到从容娴熟,容颜改变,初心依旧。
在茶业公司工作的几年里,何洁从办公室文员做起,也在销售、招商的岗位上锻炼过,一直到总经理的位置。
工作期间,因为经常与茶商打交道,促使何洁不停地自学充电。
加上天性爱钻、爱学,她很快掌握了许多茶产业相关的知识。
“但这些知识零散、不系统,既然选择了这一行,为什么不成为行家?”
于是,何洁师承恩施玉露第十代传承人杨胜伟,学习茶叶加工技艺;在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专研茶艺。
85度水温下,先注水,再投茶,纤细如针的茶叶在水中旋转,渐趋饱满,绿叶舒展,再缓缓下沉,茶汤变得青绿明亮,清香四溢……如今,恩施玉露的冲泡手法,于何洁而言,早已得心应手。
“观察区分不同茶叶的口感、冲泡技巧是基本功。”博大精深的茶文化让何洁沉迷其中。一个简单的动作,她要反复推敲,一遍遍练习,不断改进。
不知不觉中,她已能将所学技巧,以柔美优雅的动作融入茶艺表演。
用何洁自己的话说,沉淀的这些年,为她今后的事业奠定了坚实的专业基础。
在茶企的那些年,职位越来越高,工资越来越多,工作越来越忙。当一切都顺理成章之际,何洁却没有了成就感,反而多了一丝失落,还有一丝不甘。
难道我要在这个岗位上安稳过一生吗?审视当下,自己所做的事情让她深切感受到当年的那颗初心渐行渐远。
“七八年里,茶叶推介、茶艺培训,与经销商打交道的那一年是我状态最好的时候,我自认为那才是我擅长的领域。”何洁回忆道。
何洁再一次迷失方向。
这时,一位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的老师为其指点迷津:遵从初心,投身热爱的事情,也是为恩施茶产业服务。
老师一语惊醒梦中人。何洁当即做了这辈子她认为最不后悔的决定:创业——茶艺培训。
“现在看来,只是换了一种方式与茶打交道。”
2015年,营销方式单一、茶产业链狭窄、知名度不够,是恩施茶产业面临的现实困境。
要想在茶行业闯出一片天地,谈何容易。
如果说在茶企上班有大树庇佑,那么创业就是将自己变成一棵树,风雨雷电,无处可躲。
但开弓没有回头箭。一开始,何洁将培训对象定为茶叶经销商。
当时,招一个人,学费2800元。
“一个月只要招3个人,团队三位员工每人每月2800元的工资就有了保障,我就能长松一口气。”何洁苦笑。
可是,天生自带一股闯劲儿的何洁认为这不是正常办企业的状态。
为了招收更多学员,让更多人了解茶艺、懂茶,何洁及其团队开始承办一场又一场茶事活动,刨去成本,所剩甚少。
但功夫不负有心人,渐渐地,他们在茶圈有了一些名气,也得到了相关部门的认可。
“那时租场地、布置活动现场,经常忙到凌晨两三点,很累,也很充实。”
2018年,恩施玉露、利川红成为武汉东湖国事活动茶叙用茶,以全新姿态呈现在世人面前,风靡大江南北。
培养一批懂茶、爱茶、做茶、品茶的专业化、高技能实用人才,造就一支制茶大师、品鉴大师、茶艺大师队伍,促进全州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显得必要且紧迫。
自此,开展茶叶产业(茶艺师、评茶员)职业技能培训在我州成为常态。
同时,州人社部门关于技能培训补贴的政策力度加大。
何洁敏锐地抓住这次契机,果断扩大茶叶产业职业技能培训活动规模。
2018年,她与湖北恩施学院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方式共同创办的特色产业学院——硒茶学院成立。
高兴之余,何洁又一次遇到阻力:场地租金、室内装修、设施布置……一系列开销接踵而至。
“救急不救穷,我那时又急又穷。”何洁笑着说,也许老天太眷顾她,紧要关头,不仅母亲抵押房产贷款帮她,大学室友也借钱给她。
欣喜、感激、内疚……何洁暗下决心:一定不能辜负这些人的雪中送炭。
幸运的是,风一程,雨一程,终于拨开云雾见艳阳。
经过不断发展壮大,目前,硒茶学院已成为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培训服务点、州农业农村局定点培训机构……同时也是省人社厅批准的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机构,具备茶艺师、评茶员、茶叶加工工3个职业(工种)技能等级认定资质。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截至目前,硒茶学院培养出湖北省技术能手10人,国家一级高级技师72人,国家二级技师39人,国家高级茶艺师、评茶员100余人,培养产业致富带头人、高素质农民近1000人,培训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学校学生等茶文化爱好者2万余人。
2020年,硒茶学院被授予“农民教育培训示范基地”等荣誉称号。
然而,何洁及其团队并未按下暂停键。
创立湖北本土第一个新茶饮品牌“一红一绿”;
将新茶饮与更多行业前沿的技能加入茶业职业技能人才的培训中,对标国赛,将新茶饮纳入竞赛项目;
何洁总结的“一红一绿”茶叶冲泡标准,在全产业广泛应用,为恩施玉露与利川红的推广提供了技术支撑。
这些年,伴随着日益精进的茶艺,何洁也获得多重身份: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恩施玉露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一级茶艺技师、湖北省技术能手、第四届荆楚工匠、湖北省三八红旗手……
“多重身份确实很有压力,担子重了,但我的目标从未改变,怀着初心继续出发。”何洁自信地告诉记者,如今,学习茶艺的人越来越多,今年“三八”妇女节,安排的点茶课都排满了。
为了更直观感受点茶的魅力,记者跟随何洁,来到她工作室的二楼,观摩点茶表演。
待水至沸,何洁将研细的茶末放入茶盏,注入少量沸水,调成膏状,然后再注入沸水,同时用茶筅搅动。
“茶筅搅拂是关键,力度可大一些,速度也可快一些,待茶汤上覆上一层雪沫乳花时,点茶完成。”何洁手拿用细竹丝捆扎制成的茶筅,娓娓道来。
整个点茶的过程不超过10分钟。
一瞬间,空气中茶香四溢。
茶的香气里,写满了一片叶子的一生:高温冲泡,沉淀,变淡,却芳香甘甜。
一茶一世界,一味一人生。一叶茶,从嫩芽到茶汤,就像人的一生。
“都说人生如茶,你更愿意将自己比作哪一款茶?”
“恩施玉露”,何洁脱口而出,恩施玉露经过蒸汽杀青等工艺,才会汤色清亮味甘。就如同人生,经历各种磨炼,如此,生命才丰盈多彩。
(本文图片均由采访对象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