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黄 华 通讯员 阙晋伟 陈倩倩
4月17日,清秀农家乐经营者曹清秀忙着烧腊蹄子,清洗刚从菜园采摘回来的新鲜蔬菜和新挖的野韭菜、鱼腥草。
“今天晚上有3桌客,都是从东北过来玩的!”曹清秀喜不自胜。
在不远处的犀牛塘边,导游土家幺妹儿带着游客行走在油菜花间。油菜的花香和泥土的清香扑鼻而来,让人格外畅意。
犀牛塘是牛洞坪最美的网红点之一,其名字源自犀牛神兽在此洗澡的传说。
“像这样的堰塘,在牛洞坪村大大小小有72口。相传这72口堰塘是犀牛神兽逃走时踩下的72个脚印。”村里的导游带着游客们行走在油菜花海间,讲述犀牛塘的传说故事。
牛洞坪村位于巴东县东瀼口镇,长江岸边,三峡腹地,平均海拔700米。这里,2000多亩悬崖梯田层层叠叠,四季轮换不同的乡村颜色;525栋土坯房依山而建,呈现土家人独具特色的生活环境;72口天然堰塘被梯田环绕,星罗棋布……
初春的牛洞坪,乡间田野绿意无边,油菜花热情绽放,一幅瑰丽的山水画卷徐徐展开。放眼望去,和煦的阳光滋润着千亩梯田,油菜花遍布乡野,满目金黄,如诗如画。远山、近水、土墙、黛瓦,梯田苏醒、青蛙放歌、耕牛扬蹄,好一幅“闹春图”。
牛洞坪不仅是乡村休闲的好选择,更是感受红色文化的好去处。
早在20世纪30年代,牛洞坪就建立了红色政权,是巴归兴革命根据地的核心区域,村里至今还保留着当年的历史遗迹,包括向家大院里的巴归兴县苏维埃政府、苏维埃牛洞区委旧址、对坡革命旧址、巴归兴革命根据地等。
“三牛”步道是当年巴归兴苏维埃根据地的红军部队辗转于溪丘湾乡甘家坪和牛洞坪之间的常走线路。沿着先烈走过的道路,寻找先烈留下的足迹,倾听先烈无畏的故事,重温党员干部为人民服务的使命与初心,告诫我们要牢记“三牛”精神,开拓创新,奋发有为。
“对坡(小地名)是当年中共巴归兴县委扩大会议遗址。这次会议明确了根据地的革命路线和工作方向,促进了根据地土地革命运动的开展和根据地的发展。”导游介绍说。
千军坪、滩坪、观音岩、黄大鹏广场、红军溪、胜利桥……一处处红色景点,承载了一段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激励人们汲取奋进力量。
近年来,巴东县委、县政府从顶层设计上对牛洞坪村给予规划引领,把传承红色文化精神、用好红色文化资源作为牛洞坪村发展的最亮底色,一方面做好红色文化精神传承文章,一方面结合当地实际,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该县政府投资4000多万元,深挖红色文化内涵,建立了村史馆、红色文化展馆,修缮了黄大鹏广场、对坡会议旧址和红军泉,让记忆里的文化“活”了起来。
同时,植入土家农耕文化,恢复了传统土窑、榨房,挖掘当地传统“九佬十八匠”等农耕文化,开发民宿康养、农耕娱乐、农业观光、休闲研学等乡村旅游,将时尚元素、农耕文化与红色遗址共同融入这个诗意的山村。
目前,牛洞坪村已建成“一环五区”旅游核心线路,成功打造了红军游步道、胜利桥、梦蝶景观台、情景剧场等一批网红打卡点,旅游配套设施完备,乡村旅游接待能力得到很大提升。
随着乡村旅游日渐火爆,当地党委、政府积极鼓励和引导农户发展民宿,让游客吃得好、玩得好、住得好。目前,牛洞坪村有农家乐23家、民宿6家。
为进一步丰富基层群众文化生活,弘扬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牛洞坪村还举办油菜花节、春季村晚等活动,搭建“文旅农商”融合平台,拓展文创产品、乡村旅游、特色农产品增收渠道,助力乡村振兴。该村先后获得“恩施州十佳长寿村”“湖北省最美油菜花海”“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等荣誉称号,并被列入“恩施州乡村振兴试点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