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世珍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科学探究兴趣是基于一定的科学探究需要,在探索和学习过程中形成与发展起来的。科学教育教学正是通过引导学生探索身边的科学秘密,逐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兴趣。
以《多种多样的微生物》一课为例,笔者围绕“寻找”这一关键词,提出问题——是什么东西让酸萝卜、霉豆腐、面包等食物变得如此可口好吃的?随后带领学生通过品尝、思考和讨论,逐步解开疑问。
我们平常吃的食物大多数都是通过蒸、煮、烤、炸、煎等常用方法制作出来的,但酸萝卜、霉豆腐、面包等食物却需要特殊制作方法。笔者拿出酸萝卜、霉豆腐、面包的原食材——白萝卜、白豆腐和生面团,让学生品尝和感受同一食物在加工前后品质和味道的巨大差别。然后,自然地提出问题:“是什么改变了食物的品质和味道?”
围绕这一问题,学生们积极猜想和假设,课堂氛围瞬间活跃起来。“萝卜是放入酸水坛子之后才会发生变化的,是不是坛子里面有些什么?”“豆腐是不是加了一些作料?”顺着这些思路,学生们分组讨论,在笔者的引导下,找出了改变食物品质和味道的东西——微生物。
那么,到底是哪种微生物起了作用?笔者进一步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查阅资料,然后分小组研究,寻找答案。通过讨论,学生们了解到是细菌中的乳酸菌、毛霉菌、酵母菌等让这些食物变得好吃的,终于完全解开了谜团。
最后,笔者又带领学生认识对人类有益和有害的微生物,并提醒学生,要与自然界的微生物和谐相处,通过勤锻炼、讲卫生、按时接种疫苗,确保身体健康。
(作者单位:恩施市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