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健康>>科研教育

“耳内镜+持续灌流”让耳疾手术更轻松

发布时间:2024-08-23 11:06 来源:恩施日报 作者:谭琼辉,何磊 编辑:刘艳

全媒体记者 谭琼辉 通讯员 何磊

开展持续水灌流辅助下耳内镜手术。(全媒体记者 谭琼辉 摄)

开展持续水灌流辅助下耳内镜手术。(全媒体记者 谭琼辉 摄)

近日,湖北民族大学附属民大医院采用持续水灌流辅助下耳内镜手术,帮助一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致鼓膜穿孔患者恢复听力,解除困扰其多年的顽固性耳疾。

多年来,郑先生左耳持续流脓并伴有听力下降。不久前,其自觉听力下降严重,遂找到民大医院耳鼻咽喉科主任谭君武问诊。

经过细致检查,谭君武诊断郑先生为左耳中耳胆脂瘤、左耳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静止期)。

“中耳炎患者出现耳道流脓,鼓室内脓液增多导致鼓膜破裂、穿孔,尤其在合并有胆脂瘤的情况下,必须马上进行手术。”谭君武介绍,鼓膜完整是人类听到正常声音至关重要的一点。人类听到的声音主要经过外耳经鼓膜振动,引起听骨链的振动后传导并放大至中耳和内耳,再传到大脑产生听觉。一旦鼓膜穿孔,将直接影响外界声音的传递,产生传导性耳聋。鼓膜穿孔后,中耳与外界相通,鼓膜的屏障作用消失,一旦外耳道进水或感染,易致化脓性中耳炎,严重的还会累及耳蜗甚至颅内,发生骨膜下脓肿、面瘫、脑膜炎、迷路炎、脑膜外脓肿及脑脓肿并发症,导致不可逆损伤。

上鼓室胆脂瘤会使鼓膜穿孔和听小骨遭到破坏,时间越久损伤越大。因此,一旦发现鼓膜穿孔,一定要及时治疗。急性穿孔可观察3个月看能否自行愈合。超过3个月,自行愈合的概率将大大降低,需要到正规医院进行鼓膜修补。

“如果按照传统的手术方法,从患者左耳后打开切口进入耳道,创面大、出血多、感染风险大,且手术视野差、时间长。”谭君武推荐采用持续水灌流辅助下耳内镜手术。

郑先生入院两天后,谭君武带领手术团队在全麻状态下为其开展持续水灌流辅助下耳内镜手术。历时40多分钟,手术顺利结束。5天后,郑先生出院复查显示,鼓膜修补效果良好,听力恢复正常。

据介绍,耳内镜具有高清、广角、操作灵活等优势,可通过自然孔道观察和处理病变,其广角视野可有效减少磨骨,最大程度保留正常结构,避免显微镜操作时为实现显露目的而造成结构牺牲。然而,单纯的耳内镜手术无法回避内镜手术存在的明显缺点,主要是出血污染视野。

“持续水灌流辅助下耳内镜手术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谭君武介绍,将一定压力的生理盐水持续灌注于耳内镜术腔,并在耳道口通过负压吸引,吸走外溢的生理盐水,建立持续稳定、清晰的水下手术操作环境。持续水灌流为内镜手术提供了隐形的“第三只手”,将术中少量出血、骨粉等物质清理出术腔,从而避免内镜污染,长时间保持视野清晰状态,有助于提高手术效率,增加手术安全性。

民大医院于2023年8月在全州率先开展持续水灌流辅助下耳内镜手术,目前已为50余名患者解除病痛。这一技术的成熟应用标志着该院耳内镜显微外科技术迈上新台阶。

近年来,民大医院耳鼻咽喉科在学科带头人谭君武的带领下,不断开展新技术、引进新项目,在耳鼻咽喉科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症及特殊疾病的检查、诊断、治疗方面处于全州领先地位。

2012年,该科在全州率先开展显微镜下喉激光手术。12年来,累计开展近3000例次显微镜下喉激光手术。

2018年,杭州市对口帮扶恩施州的公益项目“聪慧行动——人工耳蜗植入计划”在民大医院落地实施,累计完成40余例人工耳蜗植入手术,帮助“静音”孩子重获“新声”。

2022年,恩施州唯一的省级新生儿听力诊断机构落户民大医院。在此基础上,该科获准成立恩施州唯一的新生儿听力诊断中心,为新生儿提供听力筛查和听力诊断,为确诊的听力障碍儿童提供相应的治疗和听力健康咨询等服务。该科还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积极协助卫健部门开展新生儿听力筛查、儿童听力检查等技术培训和健康教育等工作,为新生儿和儿童听力健康保驾护航。

责任编辑:刘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