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谭琼辉 通讯员 何 磊
入秋以后,气候渐凉,是胃肠道疾病的多发与复发季节。连日来,湖北民族大学附属民大医院消化内科接诊多名胃肠道疾病患者。
“胃肠道对寒冷的刺激非常敏感,如果不注意饮食和生活规律,会引起肠胃道不适。”该院消化内科主任张继乔说。
为何秋冬胃肠疾病高发?秋冬季如何预防胃肠道疾病,呵护肠胃健康?
多方诱因导致胃肠道疾病高发
近日,李某外出就餐回家后吃了冰镇西瓜,半夜开始拉肚子,吃了止泻药后症状没有缓解,于是到民大医院就诊。
张继乔表示,李某因贪凉引发秋季肠胃疾病。除了贪凉容易引发胃肠道疾病外,还有很多原因会导致胃肠道疾病,比如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反流性食管炎、功能性消化不良等疾病。
他指出,秋季气温降低,空气干燥,早晚温差大,有时一天的温差达10℃左右,这样的温差适宜细菌、病毒繁殖,容易导致食物腐败。因此,秋季成为食物中毒、细菌性痢疾、大肠杆菌肠炎、冰箱性肠炎(耶尔细菌肠炎)等肠道疾病的多发季节。
随着天气凉爽,人们的食欲也会有所增加,民间亦有“贴秋膘”的说法。可旺盛的食欲容易加重胃肠负担,导致胃肠功能紊乱、消化不良,如果不加以克制,容易出现消化系统疾病。
长期处在紧张工作状态的人,因精神压力太大,加之饮食、休息无规律,容易引发胃肠功能神经紊乱,患上慢性肠胃疾病。
“饭后马上工作或运动、饮酒过多、吃辣过度、经常进食难消化的食物等也是导致肠胃疾病的重要原因。”张继乔说。
如何预防非常关键
秋冬季节,该如何预防胃肠病的发生?张继乔表示,需注意饮食结构,适当运动,增强抵抗力,预防寒气侵袭。
患有慢性肠胃炎的人要特别注意腹部保暖,以防着凉引发胃痛或加重旧病。另外,要注意下肢和足部的保暖,以免寒从足下生,导致气血失调。
加强体育锻炼有利于改善胃肠道。体育运动能加速血液循环,可增强人体素质和对气候急剧变化的适应能力,减少发病机会,做到未病先防。
胃病患者的饮食以温、软、淡、素、鲜为宜,做到少吃多餐、定时定量,使胃中经常有食物中和胃酸,防止侵蚀胃黏膜和溃疡面而加重病情。同时,不吃过冷、过烫、过硬、过辣的食物,必须戒烟戒酒。
胃病、十二指肠溃疡等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与人的情绪、心态密切相关。因此,要保持精神愉快、情绪稳定,避免焦虑、恐惧、紧张、忧伤等不良情绪。
临床实践证明,一些中西药物的刺激可使溃疡面扩大,病情加重。因此,肠胃不舒服时,要到正规医院就诊,在医生指导下正确用药。
张继乔指出,对于腹泻的患者,不建议禁食,以防发生脱水、电解质紊乱等情况。可以食用一些清淡的流质食物补充营养,再进行下一步的治疗。腹泻严重的患者应注意补液。
他提醒患者,如果必须服用刺激胃肠黏膜的药物,可选择饭后服用;如果出现胃肠疾病复发的症状,应引起重视,及时到医院进行治疗。
保持良好的肠胃状态
秋高气爽,许多人选择外出旅行。“旅途中,由于生活节奏的改变、饮食环境的变化以及舟车劳顿等因素,容易导致肠胃不适,甚至患上急性肠胃炎。”张继乔说。
人在旅途,由于环境和卫生条件的变化,胃肠道对生、冷、硬、刺激性大的食品的适应能力有所下降,容易导致消化不良。因此,旅途中应尽量避免食用生鱼片、生蚝等生食、过于辛辣的食物、冷饮等,同时,尽量选择熟透、口感适中的食物。
长假期间,亲朋好友欢聚一堂,免不了大快朵颐。但随之而来的往往是消化不良、胃胀不适等烦恼,不仅影响愉悦心情,甚至会给身体带来长期负担。
张继乔指出,过度进食不仅会增加肠胃负担,还可能导致急性肠胃炎的发生。因此,在享受美食的同时要注意控制食量,遵循“适量、均衡、多样”的原则,避免暴饮暴食。
保持规律饮食,将每日三餐时间固定下来,每顿饭吃七到八分饱即可。避免饥饿感引发的暴食行为,让消化系统有充分的时间休息与恢复,防止积食。
减少食用油腻食物。烤肉等高脂肪食物不易被人体吸收,还会加重肝脏的工作量,导致腹痛腹泻,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可以选择清蒸或煮的烹饪方法,既可以保留食材原有的风味,也有利于控制油脂的摄入量。
张继乔提醒,餐后进行散步可以促进胃肠蠕动,帮助食物更快地消化吸收,防止脂肪堆积。每天半个小时以上的步行,可以改善新陈代谢,降低血脂浓度,提升睡眠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