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见习记者 万雪芬 通讯员 张倩
路,是出行的希望,更是发展的动力。在建始县,一条条乡村公路蜿蜒纵横,串起千家万户,连接广阔乡村。
交通兴,则百业兴。近年来,建始县着力打造“四好农村路”,乡村公路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幸福路”。
蜿蜒盘旋的建始农村公路。(资料图)
清理道路障碍。
路畅景美
绘就发展新画卷
入秋后,行驶在建始县“建巫线”上,沿途道路整洁,风景秀美。从昔日的崎岖不平到如今的一马平川,“建巫线”不仅连接了建始县与重庆巫山两地的地理空间,更架起了发展的桥梁。
业州镇杉木村村民段远太见证了家门口道路的变化。他说:“以前这条路狭窄不平,一下雨就难以通行。整修后,又宽又平,还铺了沥青,进城只要20多分钟,真是太方便了。”
畅通的道路不仅带来了视觉上的享受,还催生了村美民富的新景象。
特色农产品跨越山河,走向更广阔的市场;游客络绎不绝,农家乐、民宿等旅游配套设施逐渐完善,旅游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为当地群众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益。
“现在交通方便了,我把家里改造成了农家乐,接待来自武汉、重庆等地的游客,日子越过越红火。”杉木村村民李宗凤笑着说。
“建巫线”的改造升级是建始县“四好农村路”建设的一个缩影。
在建始,千余条农村公路连接着千家万户。这些公路共同绘制出一幅“路畅、景美、民富”的生动乡村画卷,为建始县的经济、文化交流注入了新的活力,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断增强。
高效治理
铺就乡村振兴路
10月11日,业州镇农村公路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忙中有序。服务中心负责人毛锐介绍,中心工作人员的工作职责是将县级养护政策细化并落实到每一条乡村公路上,包括养护工人培训、道路巡检和道路沿线环境整治等。
近年来,建始县构建起县、乡(镇)、村(社区)三级联动体系,这一体系为农村公路的高效管理奠定了基础。
在县级层面,建始县交通运输部门发挥统筹规划的核心作用,制定统一的管理标准和政策框架,确保农村公路建设的科学性和规范性。不断优化农村公路管养体系,逐步实现农村公路发展由“重建轻养”向“建养并重”转型,打造“道路平坦通畅,出门硬化路,抬脚上客车”的便捷出行环境。
在乡级层面,建始县各乡镇积极落实县级政策,确保政策有效落地。
在村级层面,每个村(社区)都有公路协管员。他们负责在村道上巡查,处理乱堆乱放等问题,提醒村民爱护公路。高坪镇河落子村协管员李治伟就是一名公路协管员。“这份工作责任重大,关系到大家的出行安全和村里的发展,一点也不能马虎。”李治伟说。
三级联动体系有效地整合了各方资源,解决了以往公路管理中存在的多头管理、职责不清等问题,大大提高了农村公路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随着农村公路灾毁保险的全面推广,建始县被纳入全省第一批农村公路灾毁保险试点县市,投保里程约3660公里,灾毁修复资金筹措渠道更为多元。
精心养护
筑就畅美通途
公路建设非一日之功,养护更是长久之计。建始县开创精细化公路养护模式,持续深化“路长制”管理,以匠心精神守护每一条公路,铺就乡村“幸福路”。
为确保公路的安全畅通和美观整洁,建始交通运输部门积极推行“路长制”体系,明确了县有路政员、乡(镇)有监管员、村(社区)有护路员的三级管理体系。
路政员严格执法,打击违法超限超载等行为,维护路产路权。
乡(镇)监管员密切关注辖区内公路的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并协调解决,积极开展公路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活动,增强群众的爱路护路意识。
村(社区)护路员则扮演着公路“美容师”的角色。他们定期清扫路面、清理边沟、修剪路肩杂草,让公路保持整洁美观。
“参与公路养护,既能为家乡的建设出一份力,又能增加家庭收入,是一件两全其美的事。”三里乡村民黄大波是一名护路员。提及道路养护工作,他说:“公路养护有我参与,出行安全由我守护。”
多元运营
提升幸福指数
“四好农村路”,“建好”是基础,“管好”“护好”是关键,“运营好”是目的。将“四好农村路”运营好,是建始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一环。
随着建始县公路网络的日益完善,物流配送体系随之升级。建始县邮政快递公司负责人表示:“以往,我们只能将包裹送至乡镇。现在,越来越多的村(社区)都能享受到直接送达的服务。这不仅便利了村民生活,更为当地特色农产品外销铺设了快车道。”
农村客运同样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建始县通过优化农村客运线路,增加客运车辆频次,极大地提升了农村客运的服务水平。“现在去县城太方便了,早上出发,下午就能回家,车票价格也很实惠。”茅田乡村民张大姐感慨地说。
不仅如此,“四好农村路”还为建始县的乡村旅游注入活力。越来越多的游客来到建始县,领略乡村的自然风光,感受乡村的人文风情。官店镇照京坪村农家乐负责人杨珍玉表示:“自从路修好了,住店的游客越来越多,生意越来越红火。”
近年来,建始县致力于提升农村出行条件和服务品质,不断加快建设“四好农村路”,让群众出行有好路、增收有门路、发展有出路。
一条条农村公路,不仅是连接城乡的纽带,更是建始县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的希望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