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正宿
在人生漫长旅途中,我未曾想,会有一场突如其来的邂逅,引领我踏入那片遥远且充满神秘色彩的土地。由于工作需要,我在恩施市红土乡度过了40多个日夜,这段时光宛如一股涓涓细流,悄无声息地融入我生命的长河,镌刻在我的灵魂里。
在一个清晨,乘车从恩施出发,一路东进,踏上了前往红土乡的旅程。过三岔镇,经浑水河,翻新塘乡,一个个村庄被远远地甩在身后,一番番景致被满满地塞进心底。一路上,不必说那穿越时空似的行道树,也不必说那如诗如画的清江画廊,更不必说那山巅层云缥缈和那林海里的松涛阵阵,仅仅是那沿路经久不歇的千尺悬瀑,就绝美得让人沉醉,震撼到心潮澎湃。汽车穿行在崇山峻岭间,时而登上山顶一览众山小,时而下沉谷底抬头三尺天。经过3个小时的起伏蜿蜒,终于得见红土。
红土为什么称为红土?询问当地老者得知,“红土”原为“红豆”。在此有一小溪,相传古时候在溪边生长野生红豆,人们经常将其采撷食用,因此口口相传称这里为“红豆溪”。1928年至1933年,贺龙率中国工农红军六上红土,部队在这里开展了艰苦卓绝的斗争,许多革命志士牺牲在这里,用鲜血染红了这片土地。为了纪念革命者的英勇事迹,人们谐音“红豆”,将此地改名为“红土”沿用至今。
红土如诗。在天落水村有一大墩石头,中有凹槽,槽中出水,四季不涸,如天赐神水佑庇万民,有“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高远;稻池村,则因一先生与财主发现此地水稻丰饶、鱼塘遍布,遂将其命名为稻池,寄托了“稻熟鱼肥信清美”的田园理想;平锦之地,土地平旷,盛产丝锦,有“缭绫缭绫何所似?不似罗绡与纨绮”的绮丽;还有石灰窑,作为恩施鹤峰的重要关隘,曾名“施鹤要”,其险峻之势恰如“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雄关漫道。红土如诗,仅是它那条百年老街,那道道巷巷里,就有说不完的故事,写不完的诗篇,品不完的味道。还有400余年历史的女儿会,阿哥阿妹的情谊,在历史的推进中愈发历久弥香、诗意绵长。
红土如画。车行青山里,人在画中游。红土乡最低海拔300多米,最高海拔1700多米,形成了低山、二高山、高山三级阶梯的地貌特征。这样的地理条件,造就了旖旎风光。低海拔的马尾沟,清波荡漾,成群的鱼儿在“姊妹树”下畅游;二高山的“父子石”,彼此偎依,用坚毅的臂膀扛起漫天星斗;再到石灰窑的“子母潭”,高峡出平湖,碧水似镜,湖在山上,天在湖里。不管任何时节、任何角度、任何心情,它们天生就是无穷的写意山水,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将红土点染。
清晨的红土,太阳羞涩地钻出云层,大胆地渲染这世间万物,橘红的天映照着一切,让人仿佛置身于暖色的画卷;傍晚的红土,太阳潇洒地转身,将那奔放的大红色泼向莽莽群山,真是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红土如茶。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的人们,也愈发活得清醒与自在。红土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矿产资源禀赋,让红土人在大山深处活得自在惬意。随着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乡村振兴的春风吹拂至此,红土人清醒地认识到转型的必要性。他们迅速摒弃了多年以来的靠山吃矿的旧有思想,将产业发展的目光投向了“低山林果茶、高山烟菜药、全域马铃薯种植和生猪养殖”的新方向。方向既定,红土人便锚定目标,坚持不懈地奋斗着。
如今,以天落水村为代表的恩施硒茶已初具规模,乌鸦坝、稻池村的小水果硕果累累,石灰窑的高山蔬菜、药材、烟叶则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恩施硒土豆、高山腊肉等产品更是成了互联网农业的新宠。红土人凭借吃苦耐劳的韧劲,不仅发展了特色农业,还尝试着涉足旅游产业。目前,红土双天坑景区已完成一期开发,其奇绝壮美的景色吸引了无数游客的目光。
红土如酒。酒,令人亢奋沉醉。红土人正编织着如梦似幻的未来。他们深入挖掘土家恋爱文化和婚嫁文化的独特魅力,通过一年一度的“土家女儿会”等活动放大文化对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同时,“三星洞”等红色文化遗址也激励着红土人自力更生、顽强勇毅的精神风貌。在这里,“高山硒土豆”“高山土腊肉”“高山道地药材”“深山有机茶”等农产品不断焕发生机,通过网络直播、线上销售等方式打破了时空界限走向了更广阔的市场。
40多天的时光转瞬而逝,但红土留给我的记忆却是永恒。在这里,我遇见了最美的风景、最纯朴的人情、最宝贵的资源以及最动人的精神。红土,这片曾经被遗忘的角落,如今正以崭新的姿态展现在世人面前,它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着生命的价值与意义。我期待在未来的日子里,红土乡将会变得更加美好而富饶,成为更多人心中向往的乐土。而我作为这段旅程的见证者,也将把这份感动与收获深藏在心底,化作前行的动力与勇气,继续在人生的道路上探索与追寻。
红土晨曦。
窗外小景。
百年老街。(恩施图片库 戴 晓 摄)
红土夕阳。
马尾沟瀑布。
(图片除署名外均由张正宿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