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刘学成 通讯员李羿 杨丛逊
近年来,宣恩县沙道沟镇积极探索创新基层治理模式,大力推进“信用+”场景应用,在营商环境、政务服务、环境治理、执法监管、文明创建等工作中,充分释放“信用”元素,为基层治理赋能,取得了显著成效。
班大湖村农家书屋。(资料图)
信用+协商 筑牢治理根基
10月17日,沙道沟镇乐坪村的一条村道修缮完毕。
之前,这条村道由于一直没得到维修,通行十分不便。今年8月初,该村组织村民通过“信用+协商”机制,积极参与讨论,决定修缮这条便民小路。村民老赵主动让出自家的一块田地,用于拓宽道路。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便民小道顺利建成。一件件类似的小事,体现了“信用+协商”深度融入基层治理各个领域。
沙道沟镇积极打造特色议事品牌,构建高效为民办实事新模式,助推实事工程。通过协商议事、民主投票等途径,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收集民意推进民生项目,如道路修缮、村落建设等,实现群众需求精准对接。
“我想用积分换大米、洗衣液!”7月17日上午,在酉水情社区积分超市,社区居民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工作人员兑换积分。这个被称为“积分超市”的地方,通过小小的积分卡,不仅激发了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热情,更在无形中推动整个社区向着更加文明、和谐的方向发展。
近年来,沙道沟镇积极探索积分制管理办法,在试点村(社区)开办“新时代文明实践积分超市”,创新乡村文明综合治理模式,建立积分制长效运行机制,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格局,全面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推动乡村基层治理高质量发展,让“积分超市”成为引领群众、带动群众、教育群众的生动课堂和文明实践阵地。
在两河口村,村民积极参与环境治理。去年以来,该村通过信用超市积分兑换的方式,鼓励村民积极参与环境卫生整治。村民王大妈每天都会认真打扫自家房前屋后的卫生,还主动参与村里的公共区域清洁活动。几个月下来,她积累了不少信用积分,并用积分兑换了一些生活用品。在王大妈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环境整治的队伍中,两河口村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将“信用”与环境治理相结合,以信用超市积分兑换等方式,让信用成为人居环境治理的有效手段。不仅如此,全镇还积极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组织党员干部带头参与环境整治,签订门前五包协议,加大宣传力度,鼓励群众参与乡风文明建设和志愿服务活动,让诚信成为美丽沙道沟的亮丽色彩。
两河口村民兑换积分。(资料图)
信用+服务 提升治理温度
“信用+服务”在酉水情社区展现出温情一面。
早在几年前,沙道沟镇酉水情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就组建了特色志愿服务队,接受群众点单和派送服务。
10月15日,社区居民刘大叔因腿脚不便,无法去窗口办理相关业务,他通过手机点单服务,志愿者很快上门帮他办理完毕,让刘大叔感受到了帮办代办的便捷与温度。
弘扬志愿者精神,组建各类志愿者服务队,形成“群众点单—村(社区)派单—志愿服务队接单—双向评单”的服务模式,根据群众需求,提供各项志愿服务,让群众切实感受到文明创建活动带来的便捷与温度。
沙道沟镇积极响应“全民阅读”号召,发挥农家书屋作用,组织读书分享活动,提供信用借阅服务。“我喜欢在这里读书,农家书屋不仅提供了丰富的书籍供我选择,还可以与兴趣相投的村民进行交流,让阅读变得更有趣味。”周末,在班大湖村,村民们积极参加读书分享活动。
根据信用积分,信用良好的村民可以享受更长的借阅时间和更多的借阅书籍。村民刘大哥平时就喜欢读书,他经常参加村里组织的阅读活动,积累了较高的信用积分,成为大家学习的榜样。
据了解,全镇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农家书屋为阵地,开展信用宣传,根据信用积分,让信用越好的村民享受更好的借阅服务,增强用户守信意识,提高信用服务知晓度,营造全民阅读良好氛围。
乐坪村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资料图)
信用+执法 优化治理环境
近年来,沙道沟镇积极探索“信用+执法”服务场景应用,转变执法监管方式,提供便捷市场准入服务,推进年报工作,开展信用系列活动和法律宣传活动,引导市场主体和消费者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充分发挥“信用+”引领作用,优化营商环境。
“信用+执法”在沙道沟镇的集市上发挥着积极作用。在日常监管中,市场监管所执法人员坚持从“事后处罚”向“事前指导”和“事中提醒”转变。近日,集镇一家小超市在执法人员的指导下,及时整改了商品摆放不规范问题,避免了违规处罚。同时,执法人员积极开展食品安全和诚信经营相关宣传活动,为沙道沟镇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贡献力量。
如今,沙道沟镇的“信用+”基层治理模式正焕发出勃勃生机,为建设和谐、美丽、文明的沙道沟镇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