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文化>>文化动态

守艺,激活民族文化的生命力

——恩施州文促会抢救保护民族民间文化纪实

发布时间:2024-11-30 08:19 来源:恩施日报 作者:曾维明 张世涛 编辑:刘艳

全媒体记者 曾维明 通讯员 张世涛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论述,近年来,恩施州文促会的文化志愿者穿行于武陵山腹地,通过搜集民歌、研习传承非遗技艺、创建传承基地,深入挖掘并整理非遗项目,不断融合创新,为民族文化注入鲜活的生命力。

截至今年10月,恩施州共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8项、省级65项、州县级项目900余项。

守艺:挽救濒临消亡的文化精粹

11月11日上午,咸丰县曲江镇湾田村茶谷广场,民舞翩跹,民歌高亢。李春国带领的咸丰三棒鼓守艺人团队激情演绎《璀璨非遗·有我守艺》。

6年前,恩施州文促会启动“典藏+”工程,旨在抢救并传承濒临消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该工程精心珍藏了老艺人们的经典之作,并巧妙融入新元素,打造出既蕴含传统韵味又便于广泛推广的新作品。

依托“典藏+”工程,恩施州文促会成功组建多个守艺人团队,总人数逾200人,遍布恩施州8县市。

守艺人团队通过线上教学、线下培训等方式,将非遗文化的精髓传递给更多人。他们制作的线上教学视频总浏览量突破800万次,累计培训逾万人。

为进一步扩大守艺人团队的影响力,恩施州文促会经过深思熟虑,明确建设恩施州民族民间文化守艺人传承基地的思路。众多恩施民间文化传承人、文化专家及文艺志愿者在基地汇集,共同抢救、保护、弘扬优秀民族民间文化。

激情:点燃文化传承的熊熊之火

2021年至2023年,历经两年多的考察与研讨,恩施州文促会确定了首批5个守艺人传承基地试点,分别是咸丰县南剧艺术传承保护中心、湖北阿尼阿兹文旅演艺有限公司、来凤县南剧传习研究所、恩施万达美华酒店、利川灯歌艺术团。

五个基地获授“恩施州民族民间文化守艺人传承基地”牌匾,常态化举办形式多样的培训活动,多途径开展交流研讨,既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也扩大了守艺人传承基地的影响力。

通过培训,各基地打破了地域壁垒,传承人学会了民歌,掌握了民间舞蹈的表演技巧。今年以来,共计培训80余个课时,参训人员300人次。

一系列的努力,不仅为恩施州民族民间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注入了新动力,也点燃了文化传承的熊熊之火。

“传承基地挂牌以来,守艺人涌现出前所未有的激情,他们不仅积极响应各项培训,还慷慨提供了连厢、摆手舞等表演所必需的器材。这股力量推动着我们的文化传承事业不断向前迈进。”咸丰县南剧艺术传承保护中心负责人说。

探索:守艺人模式打破壁垒

今年暑假,守艺人携滚龙连厢、耍耍、土家摆手舞等非遗项目走进宣恩、恩施等县市的校园。10岁的曾令俊在学习了耍耍和连厢后,自豪地称自己成为了一名小小守艺人。

“守艺人传承基地的建设打破了专业院团与民间团体的交流壁垒。对民间文艺团体而言,有机会接受专业的培训指导,对专业院团来说,能够深入基层,领略原汁原味的民族民间文艺,从而创作出更具生命力的文艺精品。”恩施州文促会主席覃红说。

通过基地的培养,众多民族民间文艺人才脱颖而出,守艺人团队日益壮大,“守艺”的种子在民间生根发芽。

11月11日,“非遗璀璨·有我守艺”恩施州民族民间文化守艺人传承基地首期培训成果展演在咸丰县圆满举行。演员表演了“双连厢”,融合了摆手舞和肉连响,台下观众纷纷拍掌叫绝。

“这是融合创新的成果,是对恩施州优秀民族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尝试。”覃红说。

“节目亮点纷呈,涵盖了民歌、南戏、号子、连厢、摆手舞、三棒鼓、耍耍等多项恩施州国家级、省级代表性非遗项目。编导也很有创意,在继承传统民族民间文化的基础上,进行提炼加工,使节目升华。”展演结束后,湖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田茂军给予了高度评价。

湖北民族大学文传学院教授柳倩月认为,此次展演是“送文化”到“种文化”的成功实践,展现了恩施州文促会在民族民间文化传承与发展方面作出的不懈努力。

“守艺人为恩施州民族民间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为‘强基工程’提供了有力支撑。我们将继续携手各方力量,共同推动这一伟大事业不断向前发展,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播撒文化种子!”覃红表示。

责任编辑:刘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