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文化>>原创空间

三代人的年

发布时间:2025-01-21 14:56 来源:恩施日报 作者:汪志 编辑:曹贤炜

汪志

八旬父母、我和已成家的女儿,我们三代人各自生活在不同的地方。新春佳节临近,年味渐浓,离乡背井的人们早已开始规划回家的路途,而期盼中的亲朋好友也渴望与他们团聚。此刻,我心中不禁浮现出我家三代人的过年情景。

年迈的父母居住在老家的农村。进入腊月,他们也开始忙碌起来,准备过年。或许是因为传统观念的影响以及对往昔岁月的怀念,父母的过年方式始终以“自己动手”为核心。他们亲手制作石磨豆腐、石磨元宵,自制挂面、馍馍、年糕、炒米糖,炸油豆腐、素圆子,炒花生、葵花籽等,连春联也请村里的书法高手代笔。过年时,父母会穿上新衣,新衣总是由镇上的裁缝量身定制,连新布鞋也是母亲亲手缝制,一切都保持着最原始的风味。除夕,父母会准备一桌丰盛的年夜饭,这些饭菜会持续吃到正月初三,寓意着年年有余。细想之下,父母的过年方式既经济实惠,又充满了生活的滋味。

长大后,我在离故乡两千公里外的地方工作。生活在一个小县城,工作繁忙,每年的过年都忙于在菜市场和超市采购,一切以购买为主。虽然购买方便快捷,但开支较大,且食物的味道远不如父母亲手制作的年货那样香甜。从年夜饭开始,我们家的过年方式是现做现吃,每餐尽量做得少一些,宁可少一点,也不吃剩饭剩菜。这是因为曾经读过一本《膳食营养学》,书中提到,隔夜的饭菜不仅失去了鲜味,还可能产生毒素,对健康不利。因此,每年过年在家做饭时,我都会尽量控制分量,避免剩饭剩菜。

女儿大学毕业后,在繁华的沿海大城市工作并成家。这几年,女儿家的年夜饭都是在酒店吃的。女儿说:“时代在变化,年夜饭的主要目的是家人团聚,在酒店用餐既方便省事,又能吃到自己做不出的美食,除了菜品更丰富,可选择余地大,也省去很多步骤和时间。”他们一家四季忙碌,年夜饭后第二天便全家外出旅游过年,这些年他们去了重庆、海南等地,体验了不同地区的风情和年味。女儿觉得,无论是旅游过年、反向过年、异国过年还是他乡过年,都和在老家过年、与父母团聚一样,同样是一家人团聚,同样能感受到浓浓的亲情,同样能享受过年的喜悦和节日的欢乐。

回顾三代人的过年,每一个年都像是一场盛大的宴会,团聚、欢笑、举杯,共同饮下一年的酸甜苦辣,悲欢离合。过去的年是一个庄严的仪式,庆幸一家人相互扶持,共同度过艰难与困苦,祈求上天保佑来年丰收,那时难得的肉味就是最浓的年味,滋养了贫瘠的胃口。后来的年变成了一桌宴席,平日里忙碌的家人围坐在圆桌旁,推杯换盏,畅谈天地,孩子们收到压岁钱后欢天喜地,与伙伴们在鞭炮声中嬉戏。现在的年,依旧是一个纪念,问候与祝福通过手机从四面八方传来,即使身处异国他乡的亲人朋友也能借此表达思念,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虽然遥远,但彼此间的情谊却始终如一……

三代人的年,一年又一年,见证了我们从青丝到白发的变迁……

责任编辑:曹贤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