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健康>>健康新闻

“医”心无悔援疆路

——记湖北民族大学附属民大医院援疆医生熊国相

发布时间:2025-01-21 16:23 来源:恩施晚报 作者:谭琼辉 编辑:刘婉茜

全媒体记者谭琼辉 通讯员何磊 杨天宇

一次援疆路,一生援疆情。

1月8日,湖北民族大学附属民大医院选派的援疆医生熊国相圆满完成任务,载誉归来。

2023年7月,熊国相作为湖北省第九批援疆干部人才,按照省援疆办统一安排,奔赴4000多公里外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以下简称博州)蒙医医院,开展为期一年半的医疗援助。援疆期间,他受聘为该院骨伤科业务主任,以实际行动诠释大爱无疆精神。

熊国相(右二)在博州蒙医医院为患者手术。

熊国相(右二)在博州蒙医医院为患者手术。

熊国相(右二)在博州蒙医医院查看患者影像报告。

熊国相(右二)在博州蒙医医院查看患者影像报告。

来自湖北的“金字招牌”

2023年8月17日,熊国相接诊了一位危重患者。

29岁的患者谷永(化名)在高空作业时突发意外,从3米高处坠落,后腰、背部剧痛,活动严重受限,被紧急送至博州蒙医医院。经检查,熊国相诊断患者胸椎骨折十分严重,若不及时手术,极有可能导致驼背残疾。

熊国相与同样来自湖北的援疆专家、博州蒙医医院麻醉科业务主任安宁紧密协作、深入讨论,为患者制订了胸椎爆裂性骨折切开复位钉棒系统内固定手术方案。

术前,熊国相和安宁耐心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手术环节、潜在风险与预期疗效等,帮助他们在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做出选择。因脊柱手术需患者俯卧,谷永体形肥胖,无形中给手术增加了难度。经过充分的术前准备,医护团队默契配合、克服困难,耗时两个多小时,成功实施手术。术后,谷永恢复良好。他感激地说:“原本打算保守治疗,但听了专家的讲解,果断选择手术治疗。术后两天就能下床活动了,感谢医生精心为我治疗。”

这是博州蒙医医院在熊国相主导下,完成的当地首例胸椎爆裂性骨折切开复位钉棒系统内固定术。

“希望把先进的医疗技术留在这里。”援疆工作期间,熊国相时刻铭记民大医院脊柱外科主任徐新华对他的教诲,充分发挥专业特长,将民大医院的专科特色、先进医疗技术和管理理念带到博州。在熊国相的积极推动下,神经根封闭术、漂浮体位下三踝骨折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术、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等医疗技术在博州蒙医医院落地生根。

“熊主任对待工作充满激情、特别专注。面对复杂病情,他常说‘医疗工作就是和死神赛跑,只要有一线生机,我们就必须全力以赴’。”博州蒙医医院骨伤科副主任其木得道尔吉·利加拉介绍,此前,当地不少严重骨伤患者要么放弃治疗,要么去很远的上级医院治疗。在熊国相的引领下,博州蒙医医院骨伤患者的就诊量和满意度显著提升,过去一些不愿意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纷纷慕名而来。

在紧张的工作之余,熊国相还积极参加当地各类公益活动,深入社区、乡村、部队等开展巡回医疗义诊和健康讲座。

“当初得知要援疆,我非常激动,这对我来说无上光荣,必须全力以赴。”援疆期间,熊国相不仅让当地群众享受到更高水平的医疗健康服务,也为博州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在博州蒙医医院,熊国相成了一块“金字招牌”。

认真做好“传帮带”

熊国相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不仅为博州蒙医医院带去前沿的医疗技术和治疗方法,还以其敬业精神和平易近人的态度感染着科室每一位同事,更通过“传帮带”帮助年轻医生快速成长。

抵达博州蒙医医院后,熊国相深入开展调研,了解医院历史、发展现状以及科室建设、诊疗能力等,结合实际制订帮扶计划,跟进每一个环节,落实每一个细节,助力科室医疗质量提升。

为了打造一支带不走的专业骨伤科医生队伍,熊国相悉心指导4名当地骨伤科医师,借助业务查房与教学查房的机会,将自身专业知识和临床经验倾囊相授。他还带领科室医生参与每一台手术,手把手地传授手术技巧;指导科室医生如何准确地诊断疾病、合理制订治疗方案;教授科室医生如何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措施,培养良好的临床思维。

“通过一年多的学习,我从熊主任身上学到了很多实践知识和宝贵经验,对以后的工作和成长帮助很大。”其木得道尔吉·利加拉说,一年半的时间并不长,但熊国相给他带来的帮助却是永久的。

如今,其木得道尔吉·利加拉等年轻医生已能独立完成较高难度的手术、处理复杂的危重症患者,熊国相感到无比欣慰。他知道,他在这片土地上留下的不仅仅是技术,更是希望的种子。

2024年9月,由新疆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主办、博州蒙医医院承办的自治区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外固定技术临床应用”学习班举办。这是博州蒙医医院首次举办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学习班,由熊国相主持并授课。他围绕骨病矫形及外固定疗法的最新研究成果、技术难点、临床应用等进行深度分享和广泛交流,为推动新疆地区骨科医疗技术发展作出了贡献。

在博州蒙医医院工作期间,熊国相还协同医院开展实习基地教学评估工作,高质量完成教学查房工作。在他的努力下,内蒙古医科大学实习生基地落户博州蒙医医院,为当地医学人才队伍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

援疆的500多个日日夜夜,每一天都值得铭记。“一年半的时间可以量化,但我与博州的感情无法量化,在博州的工作、生活经历,将是我一生的财富。也希望有更多同仁加入援疆行列。”熊国相说,援疆工作虽然辛苦,但让他深刻体会到医者使命,无论身在何处,他将继续为博州医疗事业发展和民族团结贡献力量。

责任编辑:刘婉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