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曾宪宇
回望2024年,恩施州教育事业取得显著成绩,在教育环境建设、教育教学改革、教育质量提升等方面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
2.2万名中小学生午休“躺睡”
我州共有近50万名中小学生在校午睡,午休“趴睡”的学生约有42万名。2023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恩施高中教师张琼丽提出《关于加快推进中小学生“趴睡”变“躺睡”的建议》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恩施州积极回应社会关切,迅速部署“趴睡”变“躺睡”试点工作。州领导多次调研、召开座谈会,高位推动这项牵动千家万户的重点民生实事落实落地。
2023年,我州首先在恩施市金桂小学开展“躺睡”试点。2024年,各县市中小学生“趴睡”变“躺睡”试点建设逐渐铺开,每个县市至少新启动1所学校进行试点。截至目前,全州已有2.2万名学生用上可躺睡课桌椅。
食品安全问题无处遁形
为回应社会对校园食品安全问题的关切,2024年,我州深入推进中小学校园食品安全和膳食经费管理突出问题专项整治行动,取得显著成效。
全州教育系统严格落实校园食品安全主体责任,紧盯食材采购、经费管理、卫生监管等重要环节,深入开展自查自纠,切实提升校园食品安全管理水平及供餐质量。全州新建校园食堂管理相关规章制度1300余份,修订完善前期相关管理制度1万余份。
2024年,恩施州投入约4600万元对76所学校进行食堂新建或改扩建,投入约1亿元添置和升级食堂设施设备,学校食堂“三防”设施设备配备达标率100%。“互联网+明厨亮灶+AI识别”智慧管理平台建设持续推进,585所中小学建成4100余个视频监控点位,学校食堂大宗食材招标、采购、配送、出入库、加工、烹饪、清洗、消杀等环节实现数字化监测预警,让食品安全问题无处遁形。
人工智能应用于校园
人工智能(AI)应用于我州教育教学研究、教育评价、教育管理等多个场景,推动教育创新与变革。
2024年,恩施市硒都民族实验小学建成AI智慧教室,不仅可以分析教师教学的专业性,还可以检测学生的表情和教师的语言,全面反映和评价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情况。湖北民族大学附属小学学生使用智能笔做题,实现对书写轨迹、笔画顺序、运笔时间和速度等进行精确还原。
目前,全州多所学校都在不同程度地使用这种AI教学系统。该系统可以给学生提供个性化指导的同时,能全面反映和评价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情况,实现对课堂互动的深度洞察,教师可进一步优化教学设计和策略,获得多元化的教育教学手段和更准确的课后反馈,推动教育教学质量提升。
基础教育扩优提质
2024年5月17日至18日,州教育局举办全州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交流活动,围绕优化管理促提质、五育融合促提质、锻造队伍促提质等方面,就学校管理、课程改革、教师发展等展开讨论交流。
教联体建设是基础教育从基本均衡转向优质均衡发展的有益尝试。作为首批省级示范性教联体,在湖北民族大学附属小学帮扶下,恩施市崔家坝镇小学、恩施市板桥镇新田小学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升,为其他教联体提供了学习借鉴样板。
2024年,我州建设义务教育教联体152个,纳入学校530所,覆盖率超过95%,创建省级示范性教联体7个。全州4所学校入选全国科学教育实验校,4所学校入选湖北省基础教育教研试验校。
普通高中教育进入全省“第一方阵”
2024年12月2日至3日,第三届教育局长论坛在北京举行,论坛通报了第二届地方教育改革创新成果百佳案例征集与评审结果。其中,州教育局报送的《健全县中教研机制,助力县中振兴》案例成功入选,并作为湖北省唯一发言代表作现场交流。
2014年,全州高考重点本科线(特殊线)上线人数仅有3232人(不含体艺生),一本上线率和录取率仅与全省平均水平持平。2024年,全州2.94万名普高考生参加高考,本科上线1.6万余人,重点本科线(特殊线)上线6680人,600分以上1280人,被清华、北大录取39人,重点本科及本科上线率超过全省平均水平。
自2014年9月我国启动新一轮高考改革以来,恩施州高考实现“十连增”。从本科、重点本科(特殊线)、顶尖大学录取率等多项指标来看,我州已进入全省普通高中教育“第一方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