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 冶
1月27日,农历腊月二十八,父辈们兄弟姊妹七人聚在一起吃团年饭,一起的还有我们这一辈的中年人以及各自的孩子。
吃饭前,按从爷爷传下来的惯例,长辈为晚辈发压岁钱,让孩子们开开心心地吃团年饭。
弟媳妇正准备掏红包,我心里明白每年那互送的时刻到了,突然发话:“以前为孩子们发压岁钱,都是每人500元,其实真的落在孩子们自己口袋了吗?”
弟弟看妹妹,妹妹看姐姐……大家你看我,我看你,最终相视一笑。“确实,你们四家每人发500元,我收2000元,然后就揣进了大人口袋;而我给每家的娃儿发500元,开出去2000元,收支持平。”弟媳妇一边说,一边把刚掏出的红包又塞回衣兜。
“确实没意思,转来转去地变味了,有点像送人情。”妹妹也笑着说。
“自己家里的还算正常,有些本是农村家庭,过年发压岁钱,一发就是一两千元,其实就是大人的人情往来,孩子们只能干看着,用不了。”姐夫也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看来,或碍于人情,或碍于脸面,压岁钱送大人情在我们家只是一个缩影。
瘦身,一是量力而行,二是实实在在能让孩子用得上。于是我提议:“这样来,每个孩子发100元,大人不准收缴,让他们自己开支。但要监督他们,确保每一分钱花得有意义。”
“好,就这么办!”弟弟立刻同意,还说起了儿时的压岁钱:“那时过年得了几十元压岁钱,吃完饭就去买擦炮,和哥哥在建始城从小河边(业州镇城区地名)玩到化肥厂(业州镇城区地名),一路非常开心。”
“一个孩子100元,4个孩子400元,我们工薪阶层还是能轻松应付。我也觉得可以。”妹妹也帮腔。
于是,孩子们的压岁钱就缩水了,从2000元变成了400元。
妻子问儿子:“这400元你准备怎么花?”
儿子盘算起来:“以前都要交给妈妈,现在400元我可以自己做主了。开学请两个好朋友吃零食,剩余的钱,存着。”
妹妹说:“现在的孩子生活在一个物资相对充裕的时代,他们更需要的是学习如何管理自己的财务,培养独立自主的能力。400元虽然不多,但足以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消费与储蓄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