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文化>>文化看点

谢文英:深耕大地的茶人

发布时间:2025-02-18 14:42 来源:恩施日报 作者:何泽勋 编辑:曹贤炜

何泽勋

近日,由中国茶人新春茶会组委会发起的第四届茶人精神奖“大地奖”获奖名单出炉。利川茶人、湖北嘉润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德米特茶园守护者谢文英获此殊荣。

此荣誉的获得,既是对谢文英长期深耕大山、高维生态视野和无私奉献精神的褒奖,也是对她数年如一日以生态文明建设推动乡村振兴建设的肯定。

谢文英在采茶。

谢文英在采茶。

“大地奖”号称茶界奥斯卡,是对茶界坚守初心、默默耕耘、为茶行业发展作出杰出贡献的茶人最崇高的敬意。谢文英获得此荣誉,是她长期致力于有机茶产业、深耕茶园、获得国际有机认证的结果。谢文英舍弃青年时代最美好的时光,以生态学作为茶园的模型构造理论,以国际有机农业领域里的最高标准体系德米特作为发展目标,以共生循环建设作为企业的发展理念,以群体共建、种群生态为社会组织性发展思路,以中华传统农耕文化为依托,用近14年时间将一片荒芜的老茶园建成了目前中国首家也是唯一的德米特认证茶园。

成绩的背后并非有情怀就可以,而是实实在在地投入进去,不仅有金钱的投入,还有劳力的投入。别说将数千亩的山地建设成具有有机完整性、生态独立性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茶园基地,就是数年的时间,抛开所有生活干扰,独自守在大山深处的这种精神,就值得我们致以敬意。例如,经过多年努力,利川市忠路镇杨家坡有机茶园不仅实现了生态平衡,还获得了德米特认证,成为全国2500多座茶园中的“独一份”。从这一点说,谢文英获得“大地奖”,实至名归。

谢文英管理茶园。

谢文英管理茶园。

谢文英在建设“生耕甘露”茶园基地之初,就矢志不渝地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开创性地构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发展模式,力求生产出真正安全、健康、天然的有机茶。截至目前,嘉润茶业·杨家坡有机茶叶基地已通过中国、美国、欧盟以及德米特四重有机认证。

同时,在这一过程中,谢文英还获得灵感。这种灵感犹如一把钥匙,为她打开了一扇通往新世界的神秘大门,门后延展着两条迥异的道路:一是回归过去,重新审视传统农耕中的哲学思想;二是面向未来,以一种更加契合现实的方式,继承传统农耕中更为科学的耕种方法。这两条道路交织在一起,组成了一个新的农业哲学概念,即“生耕”。

“生耕甘露”根植于有机农业,以生态农业为理论指引,秉持可持续、永续及再生农业的发展理念,采用生物动力法进行耕作,同时传承并弘扬中华农耕文明传统,融合“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哲学精髓,将传统哲学、生物动力学及农业生态学等理论融为一体。

谢文英在培土。

谢文英在培土。

在专注于自身事业的同时,谢文英还致力于乡村振兴建设,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在她的带领下,嘉润茶业通过构建“产业+基地+合作社”的模式,为周边农户提供400多个就业岗位,且针对采茶工统一发放编号工具,按质按量回收茶叶,其中带动66户农户脱贫致富,并为他们提供就业培训与指导。

吃水不忘挖井人。谢文英牵头成立了利川市生耕农社农业专业合作社,邀请当地村民加入该社,吸纳10至15户农户加入专业合作社,成为合作社的固定社员。这些社员平时按时在基地从事农事活动,包括种植、割草、施肥等。公司按照同工同酬原则,制定了合作社社员的工时管理制度,确保社员能够享受包括假期、保险、职业培训以及节日补贴在内的社会福利。

针对5户出行不便的农户,公司慷慨解囊,为他们购置仔猪与鸡苗,助力其开展生态养殖项目。待畜禽出栏时,公司按市场价统一回购。同时,通过土地流转、合作共建、保护价收购等方式,辐射带动周边五个村发展茶业和现代养殖业,按照有机操作流程和标准化模式,聚力打造全域有机食品基地。

因此,“生耕甘露”茶叶的生态发展模式对乡村振兴产生了深远影响,在产业繁荣、文化传承、生态保护以及人才培养等方面均有显著的推动作用。而这也是谢文英发展生态茶园的初衷。虽然一路走来充满艰难,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带动了一批人,逐步改变了农业生产方式,谢文英很有成就感。

谢文英荷锄归家。

谢文英荷锄归家。

谢文英致力于生态茶园建设,促进群体共同发展。通过14年的坚守与努力,谢文英弘扬传统农耕文化,建立有机农业茶叶示范基地。同时在其推动下,利川市忠路镇进行了全域茶叶的有机转化,并积极建立以茶叶为核心,以水果、稻谷、蔬菜等为辅的全域有机示范镇。

为了更好地服务全域有机农业,谢文英建立了生态农业培训基地,免费为茶农、茶企等提供技术培训,并形成生态有机农业研学课程,促进茶旅产业融合发展。鉴于生态农业的生物多样性和安全性,谢文英围绕药茶共生、茶林共生、土壤生态修复等进行理论研究,目前已取得初步成效。

值得一提的是,在生态茶园建设的13年中,谢文英还结合地域性,将中国传统农耕文化也融入实践。

谢文英致力于茶文化的传播,塑造茶界原野精神。笔者以为,原野意指那片最为纯净、远离人类工业文明侵扰的自然乐土。

当然,这是自然环境的原野概念,其实在谢文英的心中,精神原野才是最重要的。即于人心深处,保留一方净土,免受纷扰,让思想与灵魂得以自由翱翔。我想,只有拥有精神原野的人,才能更好地去体现生态农业的哲学思想。

纵观“生耕甘露”生态农业发展历程,也表明谢文英不断追求生态环保的情怀与思想。从对有机农业的实践到生物动力农业的升级,从生态农业的理想到种养循环农业模式的尝试,从“生耕”生态思想的确立到精神原野的呈现,见证了她生态农业思想的华丽蜕变,也铭刻了她14年深耕大地的坚实足迹。

深耕14年,青丝变白发。经过谢文英的不懈努力,“生耕甘露”已然成为当代农耕文化的一张名片。为了一杯生态、安全、健康的佳茗,谢文英不仅开创了一种可持续的农业发展模式,更以青春为代价,毅然肩负起生态农业发展的重任。

紧贴大地,回归自然。这不仅是谢文英的座右铭,也是她十多年来的实践。尤其是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她的双脚沾满泥土,以一杯茶的形式,传播生态理念,带着周边乡亲,走出了一条生态路、致富路。

(本文图片由湖北嘉润茶业有限公司提供)

责任编辑:曹贤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