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文化>>原创空间

大力发展乡村富民产业

发布时间:2025-04-09 11:32 来源:恩施日报 编辑:王晓蓉

徐 岳

2024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考察时强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加快推进乡村振兴,首先是要发展富民产业。对恩施州而言,产业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础,是激发乡村内生发展动力的源泉,更是建设“两山”实践创新示范区的现实要求。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中探索产业振兴的路径,应充分发挥“土、硒、茶、凉、绿”特色优势,聚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乡村文化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农业集成发展、农村繁荣兴旺、农民增收致富。

以农业科技创新为产业振兴赋能。农业科技创新是提高生产效率的重要动因,是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所在,也是现代产业发展的强劲支撑。然而,农业科技创新往往研究周期长、地区差异大,需要因地制宜构建支持和鼓励农业科技创新的政策框架,为农业科技创新提供基础设施与制度保障,营造良好的创新成果孵化环境。要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吸引优秀科研人才,培育骨干农业专家,用活用好科技特派员、“候鸟人才”“硒谷英才”“恩施工匠”等各类人才,在关键技术领域实现突破,以科技力量促进农业产业由大到强。要深化校地合作,加强院士工作站、农科院、重点实验室等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推动重点领域攻关与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要鼓励市场主体加强产品创新、开发多元化组合产品、持续拓展海外市场,以农业增值增效不断提升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推进乡村数字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乡村数字技术应用环境,提升农业数据要素共享效率,以高质量农业科技创新驱动乡村产业振兴。

以乡村文化发展为产业振兴铸魂。产业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文化底蕴和文化遗产是乡村振兴的宝贵资源,对乡村文化资源进行创意开发,既能有效传承地方民俗文化,也能实现产业融合发展。要以系统性思维开展乡村文化资源调查研究,摸清乡村文化资源家底,提炼特色文化要素,推进创新表达,培育和打造文化品牌,借助主流媒体、重要展会、特色直播等方式,提高乡村文化显示度和影响力,助推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将乡村文化嵌入农业、轻工业、旅游业等乡村经济领域,丰富乡村物质产品的文化内涵,提升品牌价值和知名度,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拓宽产业面。要通过推动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厚植乡村文化底蕴、增强乡村审美韵味、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为产业振兴提供文化归属感与视听新鲜感,让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动能更加强劲。

以生态文明建设为产业振兴提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振兴要靠产业,各地要各展其长,走适合自己的振兴道路。恩施州的最大底色是绿色,必须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把绿色可持续发展导向贯穿乡村产业振兴全过程。要持续壮大生态旅游康养、富硒、清洁能源、生物医药、绿色新兴产业,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要围绕做优“茶烟菜药果畜粮蜂”八大主导产业,健全现代农业标准化生产体系,推广使用低碳化、清洁化、智能化生产技术,探索绿色生产机制和循环发展模式,实现乡村经济可持续发展。要聚焦惠民利企、降本增效,加强高标准农田、水利枢纽、大型灌区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吸引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企业投资建厂,推动现代工业与特色农产品产存销深度融合,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要打造以生态旅游康养产业为龙头的绿色服务业产业集群,健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扶持政策同带动农户增收挂钩机制,培育生态康养、富硒疗养等业态,加快避暑经济、冰雪经济发展,更好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作者单位:州委理论信息中心)

责任编辑:王晓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