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王 艳
紫藤是豆科紫藤属的大型藤本植物,也叫紫藤萝。其茎干粗壮,枝叶繁茂,春季开花时,串串花穗垂挂枝头,淡紫、深紫的花瓣如蝶翼般轻盈,散发着幽幽清香。其原产地为中国,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紫藤有着悠久的生长历史。早在古代,文人墨客便对其情有独钟,留下诸多赞美之词。如今,紫藤在中国的分布极为广泛,华北、华东、华中地区尤为常见,各地的山林、庭院、公园中,皆可寻得它的身影。
在钢筋水泥的城市森林里,许多人对于紫藤的最初印象,或许都停留在七年级语文课本中宗璞笔下那片“辉煌的淡紫色瀑布”,或许是白居易笔下的“藤花无次第,万朵一时开”,又或许是李白笔下的“紫藤挂云木,花蔓宜阳春。密叶隐歌鸟,香风留美人。”如今,这份文字中的浪漫跨越书页,在恩施的春日里悄然绽放。
春日迟迟,卉木萋萋。眼下,恩施市龙凤镇杉木坝村七里沟组的百米花廊、恩施市三岔镇莲花池村以及宣恩县贡水河畔的紫藤花迎来绚烂花期,如紫色梦幻画卷在大地铺展,吸引着八方游客纷至沓来,开启一场独特的“寻春”之旅。
在恩施市龙凤镇杉木坝村七里沟组,大片淡紫色花瀑如梦幻般倾泻而下,藤蔓蜿蜒缠绕,编织出绝美的画卷。层层叠叠的花穗恰似流动的绸缎,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与宗璞笔下“迸溅的水花”别无二致。串串花朵轻轻晃动,仿佛能听见它们发出“沙沙”的低语,就像课文中所描述的“在笑,在不停地生长”的鲜活生命,充满了灵动与生机。
“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站在遒劲的藤蔓前,14岁的张倩轻声背诵着课文。她手中的语文课本夹着自制书签,泛黄纸页上密密麻麻的笔记与眼前景象重叠——在阳光下闪耀的淡紫色花穗,确如宗璞先生描绘的那般“像迸溅的水花”。
在恩施市三岔镇莲花池村,繁茂的花枝搭建起紫色的隧道,阳光穿透其间,洒下细碎光影。游客漫步其中,脚下是柔软的草地,身旁是涌动的花潮,每一步都似踏入诗意的梦境。
花海之中,身着浅色衣裙的年轻女孩们穿梭其间,裙摆随风飘动,与淡紫色的花瀑相互映衬。她们的浅色裙摆成为最佳反光板,为整个画面增添了柔和的光影效果,随手一拍,便是氛围感十足的好照片。游客们纷纷拿起手机、相机,记录下这美好的瞬间,在社交平台上分享这份来自课本与现实交融的浪漫,吸引了更多人慕名而来。
漫步在紫藤花廊下,浓郁而清甜的花香萦绕鼻尖,让人沉醉其中。阳光透过繁茂的花枝洒下,在地面上形成斑驳的光影,闪耀的花瓣、奋力向上攀爬的藤蔓,仿佛都在诉说着宗璞笔下“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深刻哲理。这一刻,人们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七年级的语文课堂,与作者一同感受着紫藤所传递出的对生命的热爱与赞美。
这一片又一片的紫藤花海不仅成为游客们拍照打卡地,更成为孩子们学习语文、亲近自然的生动课堂。许多家长带着孩子来到这里,拿着课本,对照着眼前的美景,逐句解读课文。孩子们在亲眼看见紫藤的美丽后,对课文的理解变得更加直观、深刻。他们不再是通过文字去想象,而是亲身感受到了紫藤旺盛的生命力,以及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情感。
一位带着孩子前来游玩的家长感慨道:“这样的学习方式太有意义了!课本里的文字变得鲜活起来,孩子对语文的兴趣也更浓厚了。在这里,他不仅学到了知识,还学会了欣赏自然之美,感受生命的力量。”暮色中的紫藤长廊,晚风卷起阵阵花雨。当经典文本化作可触摸的春天,这场跨越时空的文学邂逅,正为每个人续写着属于自己的紫藤故事。
趁着花期正盛,不妨带上家人、朋友,或是约上同学、老师,一同走进这片梦幻般的紫藤花海,与课本中的美景撞个满怀,在感受生命之美的同时,重温那段美好的语文时光。
(本版图片均由全媒体记者王艳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