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刘友春 肖李娜
近日,宣恩县珠山镇狮子关村天井堡,30余名年轻干部和当地农户一起,在田间进行打孔、移栽、覆土作业,一株株嫩绿的辣椒苗被栽入田垄,在阳光映照下焕发勃勃生机。
今年,珠山镇以“干部素质提升年”为抓手,推行“兼职委员”立体培养计划,通过推进实劳动、实调研、实服务等“三实行动”,打造懂基层、能实战、善创新的复合型青年干部队伍。
差异化历练强本领
5月6日,珠山镇年轻干部田秋红来到狮子关村,打开电脑,开始“数公基”信息采集工作,登记农户家庭人口、房屋准确地址、常住人口等信息。
目前,宣恩县正在实施城乡“数公基”(数字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以数字乡村为平台,整合“一标三实”系统数据,对房屋、道路、山林土地等进行数字编码,实现“数字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针对不同层级年轻干部的短板、弱项,珠山镇实行“差异化”历练:抽调“新苗”到综合部门跟班学习,选派“青苗”到村(社区)兼任“两委”委员,每周到村(社区)工作不少于一天,培养“壮苗”担任“项目观察员”“矛盾纠纷调解员”,轮流参与招商引资、城市建设、综治维稳等工作,全面提高青年干部实践工作能力。
该镇已选派50余名年轻干部到乡村振兴、项目建设、企业发展、招商引资等领域一线培养锻炼,选派2名年轻干部到县级以上部门挂职锻炼,3名年轻干部经过多岗位历练获得提拔重用,营造了良好的育人用人环境。
套餐式培育提素质
“调解群众纠纷,要耐心倾听,才能找到矛盾核心,把道理讲到点子上。”珠山镇农业农村中心年轻干部徐中凯感慨,帮带导师传授的矛盾纠纷调解法,帮他成功调解了一起持续多年的土地纠纷。
珠山镇着眼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需要,通过“定制化培养”,建立“1+N”导师制,组织20名业务标兵、老党员成立“青蓝结对”导师库,结合青年干部个人特长,精准匹配城建、招商、农技、调解等培养方向,“一青一蓝”结对指导,合力解决矛盾纠纷14件,推动落地民生项目7个。
“辣椒苗要深挖浅栽,苗不能碰到塑料膜。”在狮子关村辣椒种植大户周武祥的辣椒基地,珠山镇机关年轻干部在“土专家”指导下,规范移栽辣椒苗。
以劳动实践为纽带,珠山镇构建“场景化调研、靶向化服务、创造性转化”年轻干部全链条成长路径,开展“农耕四季”专题劳动,组织青年干部走进田间地头,学习干农活;开展“蹲苗调研”活动,深入了解村(社区)实际情况,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组建“田坎服务队”,每月为群众解决一件以上急难小事,既压担子又教方法,帮助年轻干部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
跟踪式管理助成长
在珠山镇“青苗淬锋”成长工程座谈会上,10余名青年干部提出“成长困惑”,学习探讨如何解决群众问题。
珠山镇将“跟踪培养”贯穿年轻干部成长全过程,搭建揭榜挂帅、交流轮岗、擂台竞比等历练平台,通过组织“约题”、科室“荐题”、村社“点题”,定期发布重点任务攻关“揭榜挂帅”榜单,借力“青声说·思想脱口秀”“青创思享汇”等特色载体,推动年轻干部大胆创新实践,学以致用。
聚焦“八小时外”全周期管理,珠山镇建立年轻干部政治家访制度,聚焦“知事识人”做实精准化评价,“一人一档”建立年轻干部成长档案,动态建立优秀年轻干部“青蓝库”,对优秀度、成熟度、适岗度高的优秀干部及时提拔使用,营造关爱年轻干部的浓厚氛围。
“坚持把年轻干部能力提升作为人才培养重点工程,多维立体推进成长赋能,实现年轻干部成长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双向奔赴。”珠山镇党委书记戴青介绍,该镇已累计开展年轻干部专题特色培训10余场次,组织春耕秋收等实践活动5场次,落实“四下基层”调研23场次,组织走访农户200余户,协助化解矛盾纠纷57件,推动青年干部在实践中壮筋骨、长才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