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秋曦
省委将今年作为“干部素质提升年”,把提高干部能力素质作为推进支点建设的先导性、基础性工作。基层是国家治理的末梢,是服务群众的“前沿阵地”,新时代的基层干部要练就几手“看家本领”,把“泥腿子”功夫与“新把式”结合起来,在乡村振兴的大潮中当好“顶梁柱”。这身硬本事,不在花拳绣腿,而在四件实实在在的“法宝”。
第一件法宝是“指南针”,校准政治方向不迷航。基层干部天天和群众“脸对脸”,政治素质就是说话的底气、办事的根基。要时刻把“国之大者”装在心里,把党的政策嚼碎了、消化透,转换成老百姓听得懂的“田坎语言”。就像老船工看罗盘,风浪再大也要把稳舵,让党的好声音在田间地头生根发芽。
第二件法宝是“连心桥”,架起干群沟通新纽带。会说话是门真功夫。坐在同一条板凳上,才能捂热群众的心窝子。要学会用“土方子”解“心头结”,拿“热乎话”化“冰疙瘩”。群众递过来的旱烟袋要接得住,递过去的政策本子要说得清。这种“泥土味”的沟通,比什么高谈阔论都管用。
第三件法宝是“充电宝”,保持知识更新不断档。新农人用上无人机,直播间变成新农具。新时代的基层工作,光靠“老黄历”可不行。要像庄稼人看天种地那样,盯着形势变化学、追着群众需求学。数字乡村怎么建?特色产业怎么搞?这些新课题,得拿出小学生认字的劲头,在实践中学出真章。
第四件法宝是“金钥匙”,解锁发展难题出新招。乡村振兴不是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面对土地流转的疙瘩、产业升级的瓶颈,既要有“铁杵磨成针”的韧劲,更要有“四两拨千斤”的巧劲。把政策文件里的“大道理”,转化成群众口袋里的“实收益”,这样的解题高手,群众才认账。
这四件法宝,说到底就是“心里有责、眼里有光、手上有活、脚下有泥”。恩施呼唤这样一批“全科干部”,他们不一定“三头六臂”,但必定是懂乡情、有本事、敢担当的贴心人。当每一名基层干部都炼成这样的“硬核本领”,乡村振兴图景定会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