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向利 黄志鹏
“您的账户转入100万元。”近日,巴东县久诚魔芋有限公司负责人周良瑛收到一条短信——由中国工商银行巴东支行联合县气象局、清太坪镇政府申报的恩施州首笔“气候贷”成功到账。这笔专项贷款将用于企业防洪设施升级、智能气象监测设备布设和低碳生产线改造,标志着“气象+金融”协同服务模式在恩施州实现创新性突破。
今年以来,巴东县深入开展“解难题、稳增长、促发展”专项行动,通过创新推出“气候贷”金融产品,为企业绿色转型提供精准支持,探索出一条“气候资源评估—金融精准滴灌—产业生态升级”的“两山”转化新路径。
作为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和魔芋产业龙头企业,久诚魔芋已构建起覆盖种植、加工、销售的完整产业链,产品行销全国。2022年以来,该公司累计带动5000余户农户共增收超500万元。
然而,气候风险始终是企业发展的“拦路虎”:生产基地地处低洼地带,屡遭洪涝威胁;魔芋种植对降水、温度等气象条件极为敏感,精准把控气候要素至关重要。
“上月暴雨导致洪水倒灌厂房,整个生产区域被淤泥淹没,原材料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周良瑛回忆抢险经历仍心有余悸,“魔芋种植是‘看天吃饭’,雨量多寡直接影响出芽率和产量。”
为破解企业痛点,巴东县气象局以“干部素质提升年”为抓手,通过开展业务培训、挂职锻炼和课题研究,提升干部队伍专业能力。同时,聚焦气象服务与绿色金融融合,组建工作专班在天气模型构建、预警传播机制等领域补短板——升级4套自动气象站,整合近10年降水、气温等数据,创新建立区域气象风险动态评估模型,为金融机构提供量化风险评估依据。
“全县53套气象观测站每5分钟完成一次数据采集传输,晴雨预报准确率超90%,暴雨预警提前量达120分钟,强对流预警提前40分钟。”县气象局副局长郑都华介绍,高精度的气象监测体系有效降低了金融机构的风险顾虑,为“气候贷”审批提供了科学支撑。
依托气象部门出具的风险评估报告,中国工商银行巴东支行快速为企业制订“气候贷”方案,实现“额度高、利率优、审批快”的金融精准投放。
郑都华表示,气象部门将持续优化服务,与金融机构形成协同机制,助力企业动态完善灾害防御体系。
下一步,巴东县将该模式拓展至药材、柑橘等特色产业,推动气候友好型农业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向提升。中国工商银行巴东支行信贷负责人表示,将全程监管资金使用,确保专项贷款切实服务于企业防灾减损和绿色转型,放大首笔“气候贷”的示范效应,为乡村产业振兴注入持续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