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 玮
《楚脉千秋》是一部探寻楚文化精髓的佳作,由著名楚学研究专家刘玉堂主编。该书以宏大的历史视野和细腻的笔触,深入挖掘了楚文化的起源、发展与传承,从浪漫瑰丽的楚辞、神秘精美的青铜器,到敢于开拓、勇于创新的楚人精神,书中的每一页都展现着楚文化独特的魅力与深厚的底蕴。咸丰地处武陵山区,楚文化、巴文化等多种文化在此交融,无论是土家族、苗族的传统习俗,还是独具特色的吊脚楼建筑,都蕴含着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是楚文化在地方发展中的生动体现。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不仅感受到了楚文化的博大精深,更深刻体会到文化传承与本职工作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书中提炼的“筚路蓝缕的进取精神、大象无形的开放气度、一鸣惊人的创新意识、上善若水的和谐理念、九死未悔的爱国情怀、一诺千金的诚信品格”等六大精神内核,与组织部门“政治立部、实干兴部、从严治部”的工作要求高度契合。
要以“筚路蓝缕”的开拓精神破局攻坚。从《楚脉千秋》中,我看到了楚人在困境中不断探索、勇于突破的精神,这种精神与新时代对干部的要求不谋而合。在组织工作中,我们需要具备创新意识和担当精神,例如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不能拘泥于传统的模式和标准,要像楚人一样凭着“筚路蓝缕”的精神,积极探索更加科学、合理的选拔机制,发现和培养更多有潜力、有能力的年轻干部,这样才能为本地区的发展注入新鲜血液。
要以“大象无形”的开放胸襟和合共生。楚文化中的“大象无形”精神,强调以包容万物的格局观化解边界、融通多元,无论是楚人“扶夷属夏”的融合智慧、吸纳中原礼乐的开放胸襟,还是“失弓得弓”的豁达境界,对于做好新时代组织工作具有指导意义。例如在干部工作中,我们要能健全容错纠错机制,落实“三个区分开来”,准确把握政策尺度,划清失误与失职、敢为与乱为、负责与失责、为公与徇私的界限,对担当尽责中的无心之过、探索创新中的改革偏差、攻坚克难中的因公差错等大胆容错,为干部敢为愿为筑牢坚强后盾,积极创造“干部敢为”的干事环境。
要以“九死未悔”的忠诚品格铸魂立根。楚文化中屈原“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赤子情怀,与组工干部“讲政治、重公道”的职业操守高度一致。作为组工干部,必须以铁的肩膀扛起公道正派的原则,始终把党和人民的事业放在首位,严格按党的政策办事、按组织原则办事、按规章制度办事,不跑风漏气、不封官许愿、不拉山头搞圈子,不分亲疏远近、不讲门第背景、不拿原则换人情、不用权力搞交易,真正为党和人民把好选人用人关。
楚文化的光辉穿越两千多年时空,依然照亮我们的精神世界。《楚脉千秋》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我们了解楚文化的大门,也为我们的组织工作和个人成长提供了宝贵的借鉴。作为组工干部,我将持续以文化为纽带,传承楚人精神,在组织工作的舞台上,挥洒青春汗水,为恩施推进“两山”实践创新示范区建设贡献力量!
(作者单位:咸丰县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