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治理书写友好新篇章

发布时间:2025-07-02 12:55 来源:恩施晚报 作者:秦卫飞 编辑:胡婵娟

全媒体记者秦卫飞 通讯员牟琼

青瓦白墙的庭院错落有致,产业基地的秧苗郁郁葱葱,党群议事亭内的讨论热火朝天……走进利川市柏杨坝镇友好村,一幅以党建为笔、治理为墨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徐徐展开。

近年来,该村党支部以“微治理”破题,通过党小组下沉院落、民生台账精准施策、党员服务直通产业,将组织活力转化为发展动力,昔日的普通村庄正蝶变为“产业旺、乡风淳、百姓富”的示范样板。

绣花功夫织就宜居画卷

“过去有事就找村委会,如今党员带头议事,家家户户齐参与。”在该村谭家院子议事会上,村民谭远昌和邻居正热烈讨论庭院改造方案。

村党支部创新推行“支部引领+院落微治”模式,将党小组建在农家院子里,推选党员中心户担任院落长,通过“夜话会”“田坎会”等形式,让村民从“旁观者”变为“当家人”。

针对环境整治难题,村党支部巧用积分制:清理房前屋后积10分,参与公共区域清扫积30分,积分可兑换生活用品。老党员谭远华主动拆除废弃鸡圈改建菜园,带动12户村民完成庭院改造,曾经的“脏乱角”变身“微花园”。

截至目前,全村累计拆除乱搭乱建23处,评选“美丽庭院”18户。

民生台账连起千家心

翻开友好村的民生台账,密密麻麻记录着村民的急难愁盼:李婆婆需要上门体检、三组水渠待修缮、留守儿童需要学业辅导……

“群众的小事,就是党支部的大事。”村党支部书记蒲东旭说,通过党员联户机制,确保每名党员包保联系群众5户至10户,并定期入户走访,对发现的问题限时办结。

不仅如此,友好村的乡风文明建设更见巧思。村党支部深挖“和善”文化,开展“好婆媳”“文明家庭”评选;设立金秋助学基金,累计资助48名大学生6.7万元;组织法律宣讲队年均开展普法活动12场次,成功调解纠纷23起,真正实现“小事不出院、矛盾不上交”。

零距离服务激活产业动能

“过去种水稻靠天吃饭,如今党员技术员上门教,亩产量涨了150公斤。”站在连片的稻田边,村民杨应德满脸喜悦地说。

村党支部推行党员代办制,为村民提供农技指导、渠道疏通、补贴申领等事务全流程包办服务。去年汛期,村里的灌溉渠堵塞,村民通过微信群发出求助信息,党员连夜协调挖掘机清淤,保住了百余亩秧苗。

不仅如此,党员主播还定期开设茶园直播间,推介富硒大米、利川红茶,2024年线上销售额突破140万元。返乡青年谭世维改造的隐庐凤瑶民宿,年收入超20万元,带动周边发展研学观光产业,助力村集体经济增收23万元。

从“干部干、群众看”到党群同心谋发展,友好村的实践印证了党建强则乡村兴的硬道理。“让乡亲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就是最好的政绩。”蒲东旭表示,党支部将继续以“绣花”功夫推进乡村治理,书写更多友好新篇章。

责任编辑:胡婵娟

热图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