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楷模”评选是由州委宣传部、州文明办共同组织,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集推荐评选、表彰宣传、道德实践为一体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实践活动,通过推荐、打榜、表彰,在全州选树一批具有崇高道德品质和高尚价值追求的先进典型,全面展示我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实践和丰硕成果,引领全社会认知认同、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全社会形成荐先进、学先进、当先进的浓厚氛围和行动热潮,为恩施州深入推进“三州战略”,建设全国先进自治州凝聚强大正能量。

人物档案

张必斗,男,中共党员,1948年10月出生,恩施市白果乡人民政府退休干部、老年服务中心会长。

事迹简介

  成为公务员前,张必斗当过“赤脚医生”、民办教师、农技员、放映员、村干部。1984年,他当选湖北省第六届人大代表,自参加工作以来,始终在基层一线为民服务。

  白果乡位于恩施市西南部,山高路远,地广人稀。全乡总人口近3万人,其中60岁以上老人6000余人,占比超过20%,养老成为重要民生问题。经过摸索实践,“互助养老”成为解决白果乡养老问题的“金钥匙”。而拾起这把金钥匙的人,就是张必斗。[详情]

人物档案

吴俊,男,中共党员,湖北襄阳人,2007年12月入伍,现任利川市清源消防救援站站长助理,一级消防士。

事迹简介

  入队16年来,先后荣立个人三等功1次,获评湖北省“优秀士兵”2次、湖北省“红旗车驾驶员”2次、湖北省“优秀共产党员”1次,受到总队、支队嘉奖7次。

  他参加灭火救援战斗2000余次,抢救遇险群众500多人,曾从熊熊烈火中抢出即将爆炸的煤气罐、救出被困幼童,也曾涉险深入50米天坑溶洞营救被困老人。

他真情为辖区群众服务,为辖区重点保护单位开展消防培训,讲解防火知识、逃生技能,教授初期火灾扑救方法,累计培训群众2000余人次。[详细]

人物档案

建始县长梁镇罗家嘴村抗洪救灾集体

事迹简介

  7月4日,建始县北部遭遇极端强降雨天气,正处于强降雨中心地带的长梁镇罗家嘴村受灾严重。该县迅速启动监测预警“叫应”工作机制,罗家嘴村党支部动员全村党员群众投入抗灾救灾,组织群众转移。灾后,他们组织党员群众开展灾后重建,生产生活秩序有序恢复。

  7月4日凌晨,罗家嘴村暴雨如注。常家坡、金家湾、田家湾3个地质灾害点的监测员和村支“两委”、驻村工作队人员分别敲门、电话通知沿河而居的村民撤离。10余个“红石榴服务团”参与,干群齐心合力,成功转移群众500余人。[详细]

人物档案

周宗杰,中共党员,建始县文化馆退休干部,国家二级演员,省拥军模范。

事迹简介

  1963年的冬天,周宗杰第一次走进军营参加演出,自此便与部队、与战士们结下了不解之缘。周宗杰这份爱兵之情,宛如涓涓细流,50多年来潺潺不息。她恪守职责,用实际行动崇军拥军,与战士们结下了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深厚情谊,官兵们亲切地称她为“周妈妈”。

  逢年过节,周宗杰都要到中队及消防部队慰问官兵们,为他们送上节日礼物和祝福。每次来到部队,周宗杰紧握着战士们的手,叮嘱他们注意身体,经常跟家人联系,多关心家人。[详细]

人物档案

吴俊贤,女,51岁,中共党员,巴东县光明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

事迹简介

  在吴俊贤的带领下,巴东县光明小学以党支部为车头,以党员为引擎,以师风为“保险栓”,将党员老师、先锋代表串联一体,每月组织一次廉政党课,常态化组织党员教师参观红色革命教育基地、重温入党誓词。

  在努力办好优质普惠教育的同时,吴俊贤也努力践行着义务教育阶段“一个都不能少”的承诺。近三年来,吴俊贤结对帮扶十多位留守儿童,送教上门百余次,赢得当地群众一致好评。[详细]

人物档案

黄俊,男,34岁,群众,宣恩县施楠木艺工作室总经理。

事迹简介

  2005年12月,黄俊参军入伍,2007年12月退伍。退伍后,受父辈对传统文化技艺的熏陶,正式开始学习雕刻技艺,是国家级非遗项目土家族吊脚楼营造技艺的县级非遗传承人。

  他不断探索创新,将传统技艺与现代科技有机融合,通过复刻的方式,让土家传统建筑营造技艺得以展现和延续。曾获2022年湖北省荆楚工匠、“国家艺术基金土家族吊脚楼项目优秀成果金奖”、恩施州青年五四奖章等多项荣誉,2023年作为中央电视台军事频道《老兵你好》栏目特邀嘉宾讲述非遗传承故事。[详细]

人物档案

陈代全,男,64岁,群众,来凤县百福司镇舍米湖村生态护林员。

事迹简介

  来凤县百福司镇舍米湖村拥有湖北省最大的金丝楠群落,陈代全在此巡山护林多年。2018年,陈代全被百福司镇林站正式聘任为生态护林员。目前,全村金丝楠树已从几百株发展到2万余株。

  陈代全每天六点多起床,吃过早饭后便戴上斗笠、拿起柴刀,开始一天的巡山。

  春天,树苗杂草疯长,陈代全一边走一边砍枯枝、杂草。“不能随便砍,那株幼苗就是金丝楠树,旁边的草只能用手拔掉。”在山里生活了一辈子,他对这里的一草一木如数家珍。[详细]

人物档案

陈义明,女,48岁,群众,鹤峰县太平镇民族中心学校英语教师。

事迹简介

  左手拿起粉笔在黑板上疾书,空荡荡的右臂衣袖随风摆动,一行英文板书工整娟秀。这是鹤峰县太平镇民族中心学校很多学生难以忘记的画面,那是他们最喜爱的“陈妈”——陈义明老师上课时的场景。

  1998年,陈义明毕业后被分配到鹤峰县北佳中学任教。1999年,她从北佳中学调到太平镇民族中心学校任教。

  20多年来,陈义明扎根这所学校,以教室为船,以独臂为桨,在岁月长河中,当好山里孩子的“摆渡人”。她常把留守儿童带回家吃住,义务为孩子们补习英语,用大爱和坚守谱写精彩人生。[详细]

©恩施新闻网